第二批光伏发电招标近尾声 薄膜电池被弃用
2010年09月10日 8:3 3242次浏览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分类: 光伏 作者: 高凌云
9月10日消息 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是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个风向标,也是对技术路线选择的一个信号。从即将结束的总计280兆瓦的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初步结果看,所有中标项目都采用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非晶硅薄膜电池(下简称“薄膜电池”)无一入围。
对于多晶硅完胜,薄膜电池完败,业内人士指出,这主要是由于多晶硅价格大幅降低,使得其成本大幅下降。此外,薄膜电池目前的平均转换率只有6%~7%之间,相对于多晶硅电池17%左右的转换率,明显处于劣势。不过,随着薄膜电池技术的进一步突破,薄膜电池的低成本和环保优势将逐步展现出来,市场前景巨大。
多晶硅发电成本显著降低
作为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今年的招标于6月下旬启动,共280兆瓦,特许经营期25年。8月10日正式开标后,共有50家企业递交了135份标书。从已披露的情况看,最低价出现在新疆哈密20兆瓦项目,价格约为0.73元人民币/千瓦时。此次13个项目的最低投标价没有一个超过一元,意味着业界此前呼唤已久的中国光伏发电一元时代终于提前到来。
晶龙实业集团副总经理曹敏指出,多晶硅完胜薄膜电池,关键因素是多晶硅价格已经从2008年500美元/公斤,跌到了现在的60~70美元/公斤,多晶硅电池的成本大幅下降。而多晶硅热转化率高(平均为15%左右),占地面积较小(多晶硅电池的占地面积不到薄膜电池的一半),技术稳定的优点,在其成本大幅下降后得到了充分体现。相比而言,薄膜电池原先的低成本竞争力已经很难再现。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也指出,中标企业之所以都采取多晶硅技术,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非晶硅薄膜电池6%-7%的设计转换率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衰减,热转化效率越来越低。
多家企业暂时放弃薄膜电池业务
相比多晶硅已经形成规模优势,薄膜电池因为光电转换效率低、衰减率较高等问题,目前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无锡尚德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是最高调要发展薄膜太阳能的企业。2007年5月,董事长施正荣宣布要投资3亿美元发展薄膜电池,并期待在今年能形成400兆瓦的规模。而到了今年8月份,无锡尚德在公布二季报预测时表示,公司已经叫停了旗下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组件生产线的业务。无锡尚德C EO施正荣表示,“近一年多晶硅价格大幅回归理性价位,薄膜电池经济性凸显不足,大规模生产计划将延期。”
同样选择暂时退出薄膜电池的,还有多家跨国巨头。近日,三洋也宣布暂缓该公司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计划,而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其原有电池产品的效率提高和市场活力上。三洋方面表示,多晶硅电池由于原材料成本降低而成品价格直线下降,大大削弱了薄膜电池的竞争优势;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日前也表示,将退出薄膜硅类太阳能电池业务,转而致力于结晶硅类太阳能电池及LED业务。
不过,在多家公司宣布暂缓薄膜电池项目的同时,也有公司在加码薄膜电池。正泰太阳能近期刚打算将其30兆瓦的薄膜电池产能于明年提高到75兆瓦,拓日新能也在今年3月计划募集不超过8.1亿元来支持旗下150兆瓦的薄膜电池项目。
薄膜电池业务期待技术突破
不过,相对于多晶硅电池,薄膜电池也有其自身的优势:薄膜电池用硅量极少,更容易降低成本;同时薄膜电池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污染都远小于多晶硅,工艺也简单很多。业内人士判断,只要薄膜电池在光电转换效率方面得到突破,其发展前景十分巨大。
在8月中旬举办的“2010年中国杭州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普尼太阳能公司宣布,国内首条转换率高达21.1%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中试调试成功,这一转换率是建立在比所有太阳能电池更低成本的基础上。“普尼的这项技术采用聚光+薄膜电池方式,生产成本比普通薄膜低得多。普尼公司电池板的生产成本仅是传统薄膜电池板的25%左右。”普尼太阳能副总经理李学耕指出。
从国际上看,德国一家太阳能和氢能研究机构ZSW近日也宣布,其铜铟镓硒(CIG S)太阳能电池(薄膜电池的一种)的光电转化效率达到20.3%。ZSW表示,这项新纪录将CIG S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差距缩小到只有0.1%。据ZSW预计,在未来几年普通C IG S电池的效率将从目前的11%提高到15%左右。同时C IG 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市场占有率将在2012年实现翻番,达到30%。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o-pilo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