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梨家具收藏趋势:厚古不薄今
2011年09月29日 10:43 4117次浏览 来源: 新快报 分类: 文学杂谈
黄花梨家具进入国内拍卖市场已有17年,虽然是小众拍品,但一直成为焦点。高昂的市场价格吸引着私人珍藏的精品进入市场,并将引领老家具市场继续走高。收藏黄花梨家具会像瓷器一样,时代越久就越有收藏价值吗?专家指出,新的黄花梨家具其实同样具有收藏价值,关键是要看其形制与品质是否达到收藏级别。
市况
商家观望惜售
黄花梨家具从1994年秋起正式步入国内拍卖市场,当年,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两家拍卖公司共推出了10件黄花梨拍品,成交8件,总成交额达54.45万元。中国嘉德拍的明“黄花梨木三弯腿大方香几”以18.7万元取得了1994年黄花梨家具拍卖的桂冠。17年后的2011年春季拍卖会,中国嘉德推出的家具拍卖专场80件精品百分百成交,成交额逾2.88亿元,创单季家具拍卖世界纪录。其中,明末黄花梨独板围子马蹄足罗汉床以3220万元的成交价名列专场最高拍卖价格,而黄花梨家具的世界纪录是去年南京一拍卖公司创下的,一把“明代宫廷御制黄花梨交椅”以620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总成交价近7000万元。
拍卖市场的介入使明清黄花梨家具收藏市场更加明朗化,尤其是频现的天价吸引着精品黄花梨家具进入市场,并将引领老家具市场继续走高。黄花梨家具收藏专家王爱民认为,拍卖市场上明清黄花梨的家具之所以天价频现,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在于其资源的稀缺性。由于黄花梨木成材非常慢,至少需要500年以上才能作为家具的原木,海南黄花梨家具生产从明朝开始,黄金时代是清前期至乾隆这一百多年,到了嘉庆以后由于黄花梨木材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就几乎不再生产了。古家具制作行家冼广联先生介绍,目前的海南黄花梨木的价格已上升至每吨1千万元至3千万元之间。连番的涨价使商家们处在观望和惜售状态,即使拥有海南黄花梨原木的也不舍得轻易开木做家具了。
趋势
厚古不薄今
谭先生收藏黄花梨家具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他只收清中期以前的,他认为,清中后的黄花梨家具已失去了简约大气的神韵和精髓。但居本斋的主人、同样有着十多年收藏黄花梨家具历史的刘先生却认为,黄花梨家具收藏今未必不如古。
刘先生认为,黄花梨家具不同于瓷器,只要保存完好就越旧越有价值。黄花梨家具是有生命的有机体,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受到的氧化程度会越来越严重,还不要说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磨损和历史变迁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能完好保留下来的古家具实在是凤毛麟角。况且,现在的黄花梨家具赝品泛滥,拉帮货(行话,指用其它木来拼掺补贴)很多,甚至往松动的卯榫里注胶来固定,如此手段往往让藏家防不胜防。新做的黄花梨家具除了文物价值无法具有外,却拥有工艺价值和艺术价值。事实上,古家具制作的传统工艺并没有失传,因此收藏新的黄花梨家具关键是要衡量其形制与品质是否达到收藏级别,两者缺一不可。所谓的形制不单是指家具的造型、结构、工艺,还要具有它本身所传递出来的明清家具的风采和神韵。明式家具注重线条,以大气简约和含蓄内敛的风格见长。清代家具则注重雕工,以奢华唯美、精雕细凿为主。
刘先生提醒,收藏黄花梨家具新品,一定要注意到有品牌和实力的商家去购买。
小知识
真假黄花梨木 辨别十要
如何买到货真价实的黄花梨呢?十个要点供广大红木爱好者参考。
1 要“闻”:香味淳厚,但是属于辛辣香,鼻子好的还能多少闻出一些酸味。
2 要“尝”:用舌头品尝味道微苦。
3 要“望”:纹路流畅,新料打磨后纹理清晰美观,视感极好,有麦穗纹、蟹爪纹,纹理或隐或现,生动多变。
4 要“摸”:黄花梨气干密度等于或大于0.76g/立方厘米,木质坚硬,硬度高,摸起来手感好,粗而不刺,并能感觉到油性。甚至摸后手上余香萦绕。
5 要“泼”:用小刀削一些碎末,放在一个杯子里面,用滚烫的开水泼上去,会有很浓的香味。
6 要“色”:黄花梨心材红褐至深红褐或紫红褐色,深浅不匀,常带有黑褐色条纹,其边材灰黄褐或浅黄褐色。
7 要“找茬”:刨平黄花梨面上有一些“鬼脸”。鬼脸是由生长过程中的结疤所致,它的结疤跟普通树的不同,没规则,呈现美丽的图案,人们称之为“鬼脸”。但不是所有的黄花梨都有鬼脸。
8 要“问”:谁如果说自己有大量海南的黄花梨工艺品,尤其是说新的,那你要小心了!因为海南黄花梨早已经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国家早就不允许砍伐了!
9 要“刨”:具有很强的韧性和很小的内应力是黄花梨木的突出特性。它不像红木那样脆,这使木匠在施工时辨识起来十分容易。在刨刃口很薄的情况下,只有黄花梨木可以出现弹簧形状的长长的刨花,而红木只有碎片般的刨屑。
10 要“纯”:黄花梨家具上不应有铁钉。由于材料的珍贵,及其极大的强度,上等的黄花梨家具、工艺品的生产制造就如同玉器的雕琢一样需要精雕细刻,木榫结构绝不可以有铁钉,并且只有具有相当深厚制作功底的艺人才能够完成。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o-pilo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