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作工坊 花丝镶嵌:源自传承与回归的使命

2011年12月20日 11:14 702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金属器皿

北京工美金作工坊总工艺师厉宝华

  北京工美金作工坊总工艺师厉宝华

获得2010“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的吉祥观音
  获得2010“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的吉祥观音


  2010年12月,北京工美集团金作工坊出品的花丝镶嵌吉祥观音获2010“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花丝镶嵌,这项曾被誉为“燕京八绝”之首的传统工艺,在信息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依然带给人们那巧夺天工的艺术震撼。
  金作工坊总工艺师厉宝华告诉记者:“历史悠久、技法复杂、精美绝伦的花丝镶嵌工艺,是我们应该极尽所能去保护与传承的。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回归,我们这代人责无旁贷。”


  从辉煌到衰落
  与景泰蓝相比,花丝镶嵌乏人知晓。
  金银器历来为皇室享用的至尊极品,是财富的象征。花丝镶嵌是中国传统金银器的制作技艺,又称细金工艺,以花丝与镶嵌两种主要工艺为代表。花丝选用金、银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技法;镶嵌以挫、锼、捶、闷、打、崩、挤、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爪子型凹槽,再镶以珍珠宝石
  公元前14世纪,中国就出现用于装饰的金属工艺制品。出土文物有簪、梳等饰物。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运用了“金银错”工艺。唐宋时期,金银器皿、金银首饰广泛流行,制作工艺日臻完备精湛。花丝镶嵌工艺在明清两朝步入鼎盛期。1956年,北京明十三陵定陵出土金丝翼善冠,重826克、高24厘米、直径17.5厘米。此冠属万历皇帝常服冠戴,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登峰造极。入清后,内务府造办处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工艺精益求精,造型设计、品种大为丰富,花丝镶嵌亦不例外,实镶工艺更趋成熟。当时,花丝匠人主要服务于宫廷,这门技艺也被视为皇家工艺。有清一代可谓花丝镶嵌工艺集历代技艺之大成时期,金瓯永固杯、银六方盆金桃树盆景、金嵌珠宝朝冠顶等均是不得不提及的花丝镶嵌艺术珍品。
  鸦片战争以降,金银外流严重。再罹庚子惨祸,很多贵重工艺品被掠夺出国。国力衰微,百业停滞,战乱更使花丝镶嵌等传统工艺岌岌可危。另外,清末民初,宫廷艺人流散民间,花丝镶嵌金银首饰日益流行于社会各阶层。金店、银楼、首饰楼在城乡开业,北京城南的前门、崇文门、宣武门外聚集了数十家规模不等的首饰作坊。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工艺美术行业采取低利贷款,供应原材料,统购、包销等一系列措施,组织生产合作社。产品种类、表现手法、造型等方面都有了较快的发展。1958年,北京市工艺美术工厂成立,内有花丝制作组。随后,合并各花丝、镶嵌生产合作社,在通州孔庙遗址成立北京花丝镶嵌厂,集结了北京、河北、山东、山西等地民间工匠,成为花丝镶嵌工艺品的主要生产地,也是全球首饰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濒临失传的技艺得以传承。由于花丝镶嵌是伴随黄金而生的一门技艺,多年来,北京花丝镶嵌业承接了多项重大的“黄金项目”,如1962,经国家批准,复制定陵出土的皇冠、凤冠,由北京花丝镶嵌厂研究室薄世友等主持,工艺精细度和仿真度获得文物、考古专家好评;2000年,高级工艺美术师赵春明、古卫平等人再次复制明定陵皇冠、凤冠,陈列在十三陵博物馆。2006年摄制的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周润发、周杰伦穿戴的黄金甲和巩俐的头饰,系赵春明以花丝镶嵌工艺制作。
  20世纪70年代是北京传统工艺的巅峰期。那时,北京花丝镶嵌厂职工上千,拥有大批熟练技工和雄厚的研发力量,工艺水平超越清宫造办处,产品畅销东欧地区。1974年,北京花丝镶嵌厂设技工学校,培养了新一代技工。
  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东欧巨变,花丝镶嵌出口订单锐减,工厂经营大不如前。加之为了生存,生产者降低材质、精简工艺以适应商品化的市场需求,很多传统技艺濒临灭绝。2002年,北京花丝镶嵌厂宣告破产。工艺美术大师几万元就被买断工龄,失业艺人不得不改行谋生,蹬三轮车,当环卫工,开出租车,继续从事花丝镶嵌者仅50人左右。


  王者归来
  说起工厂倒闭,厉宝华惋惜不已:“花丝镶嵌工艺品无人问津,可能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改革开放后,外国人对中国工艺品的好奇心减弱了;二是出口量大,导致后期制作粗制滥造,质量骤降,收藏价值下降,人们自然就不喜欢了;三是与经济环境有关,全球经济衰退,出口自然而然也随之降低。艺术品本来就是所谓有‘闲钱,闲工夫,闲地’的‘三闲产品’,经济环境不好之后,艺术品的关注度亦逐渐衰退。”
  近年,我国对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渐重视。2005年始,北京通州区政府对一些项目提出保护。2006年,通州区政府组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普查,对500项重点项目进行统计,并出版《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州卷》。经过专家论证,2007年,花丝镶嵌工艺列入市级重点保护项目,2008年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厉宝华等人筹划恢复、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手工艺,金作工坊应运而生。金作工坊之名,可追溯至唐代宫廷的金银作坊院,亦可窥见厉宝华等人的抱负。
  金作工坊聚集了原北京花丝镶嵌行业的工艺师和高级技师,专事高端金银器开发、制作,恢复并传承这项宝贵的技艺,重现并超越花丝镶嵌行业往日辉煌。厉宝华说:“我们觉得,第一个需要恢复保护的手工艺就是花丝镶嵌。花丝镶嵌工艺品以其用料考究独特、技艺高超等特点向为宫廷独享。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欣逢盛世,富裕人群的快速增加及人们欣赏情趣的提高为花丝镶嵌工艺的绝地重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也为该行业独门绝技的传承提供了大好时机。为此,金作工坊专门聚集了原北京花丝镶嵌行业顶尖的工艺大师和高级技师,专事高端金银器的开发、制作,以恢复并传承这项宝贵的技艺,重现并超越花丝镶嵌行业以往的辉煌。”
  获得2010“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的吉祥观音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指定传承人程淑美设计、塑型、监制。手工制胎,再手工錾刻,避免了浇铸人像的缺陷,提高了手工錾刻的效率。观世音脸部端庄殊胜,慈祥而不失威严,宁静而不失动感。观音的身体、面部及双手都采用了手工錾刻工艺,有的部位采用了难度更大的花丝镶嵌工艺及錾刻工艺,并点缀了花丝镶嵌独有的点银兰工艺的八宝纹样。
  程淑美是金作工坊首席设计师,曾师从花丝老艺人翟德寿、吴可南和玉雕老艺人何荣。作品以花丝镶嵌为主,与玉雕等多种工艺结合。把立体造型与传统花丝镶嵌技艺结合,并以人物见长,使其作品在传统花丝镶嵌行业中独树一帜。借鉴传统观音塑像风格,特别是北魏和盛唐造像风格,程淑美潜心钻研、实践,形成了“美而不艳,慈中有威,面带微笑俯瞰世间”的风格,厉宝华名之“程氏观音”,与擅以银铜塑观音的明末僧人石叟之“石叟观音”媲美。
  金作工坊已复制了花丝镶嵌行业鼎盛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如清乾隆金瓯永固杯、万寿无疆杯盘、金云龙执壶和金茶碗等,开发了技艺要求远超这个时期的花丝镶嵌制品,如千足金吉祥门海、千足金福运长久牛首杯、千足金福禄万代基业长青葫芦、千足金福禄寿錾刻葫芦、千足金吉祥观音等。
  厉宝华告诉记者,市场对于黄金的收藏投资按其功能的不同主要分为投资金、首饰金、文化金等几类。投资金即直接按重量买卖没有经过任何人工雕琢原始黄金,而在如今的网络时代,往往以类似股票的操作方式投资运行,并非真正从金店交易。首饰金深得女性青睐,是日常日用品,投资功能不明显。黄金保值功能强,升值功能较弱,2001年7月31日至2011年8月1日,每盎司黄金从266美元升至1628美元,十年涨幅512%,且主要拜近三年各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大肆开动印钞机所赐。厉宝华所推崇的文化金,也是金作工坊的目标。他们努力将花丝镶嵌工艺品作为一种文化金来打造。顾名思义,文化金即将文化艺术的内涵以黄金为载体制作成艺术品供广大收藏爱好者收藏投资。文化金与首饰金、投资金不同,不能简单的以黄金用量来衡量一件作品的价值,而是应从其设计理念,工艺的复杂程度等多方面考虑。为了保证消费者的收藏目的,金作工坊所生产的每件作品均限量发行。厉宝华坦言,因手工制作,工匠有限,不可能大规模生产,客观上限制了产量。目前,金作工坊产品的价格与黄金现货行情相差无几,但他深信,既具黄金保值的属性,又有文化升值空间的文化金前景美好。


  传承
  和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花丝镶嵌工艺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厉宝华告诉记者,现在金作工坊里从事花丝镶嵌最年轻的工匠年届不惑,大部分技师是花白头发、戴着花镜的老师傅。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这种看似枯燥的工作。这种独特的技艺全凭艺人的艺术感悟和熟练的手上功夫。旧时就有花丝工艺“三年零一截”一说,意思是至少三年才能出徒,至于那“一截”多久,则由师父说了算。这对于心浮气躁的现代人而言,似乎已经不太可能。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90年代前,北京从事传统工艺人员数万人,而今,不及十分之一,从事花丝镶嵌者不过百人。而工艺品制造行业的熟练工,月薪在3000至5000元左右,技师年薪10万元至30万元。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透露,经过对行业的需求、紧缺度、传承度、是否适合学制化等因素的综合考虑,确定在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设立绝活绝技的传统工艺美术专业,2011年9月开班,设花丝镶嵌、景泰蓝、玉雕、花绫堆绣、传统编织五个专业。
  在拍卖市场中,花丝镶嵌日益受到收藏投资人士的青睐。2008年4月11日,明宣德金胎錾“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在香港苏富比现场拍出1.168亿港币,清乾隆金胎累丝錾缠枝花卉纹嵌宝石执壶拍出3616.75万港币。2011年4月9日,北京翰海首度推出“燕京八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师工艺精品”专场,14件当代工艺大师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其中,两件花丝镶嵌作品金漆镶嵌八吉祥套盒及花丝镶嵌仿明金丝皇冠以7.84万元、6.72万元成交。
  花丝镶嵌工艺的市场越火红,厉宝华越高兴。当然,除了使金作工坊效益相应提高外,他知道,只有更多的人关注到这项工艺中来,喜欢它的人越来越多,花丝镶嵌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在如今这个高楼林立、灯红酒绿的现代社会,随处可见手持着ipad,耳朵里塞着ipod,兜里揣着iphone的新一代“苹果”化了的年青人,而钟情于传统文化艺术的人却寥寥无几了。花丝镶嵌不该被我们这代人遗忘,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艺术不该被遗忘,不该被遗忘的还有很多,可是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失去了许多……

花丝镶嵌传承人:水深火热中练就绝技

金器工艺大师展示金茶壶

巫山89岁铜匠坚守古镇70载 只盼手艺有传人

铅锡刻镂技艺传承人:复制青铜器要默念心法口诀

传统锡器 依旧有人在做

即将消失的行业——补锅

火与锤的艺术 金家锡壶

元明清的铜胎掐丝珐琅器简述

清铜胎画珐琅八方攒盒鉴赏

国家博物馆金银器赏析:明神宗孝靖王皇后凤冠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稀世金银器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o-pilo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