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制定“光伏下乡”计划 惠及农村民生

2012年12月26日 10:40 365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光伏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12日表示,国家将结合城镇化建设,采取鼓励太阳能发电设备应用、支持分布式发电并网等措施,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据中证报报道,权威渠道获悉,为响应国家号召,工信部正在牵头组织制定一项主题为“光伏下乡”的计划,旨在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大规模进入农村市场,搭乘未来城镇化建设的“顺风车”。此外,今年下半年以来相关部委密集制定的扶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已汇总为一份国家层面的指导意见,近期有望印发。


  农村光伏市场前景巨大
  目前全国标准化的农业大棚面积达5000万亩,如果全部建成光伏一体化系统,意味着将带动起2500亿元的市场。光伏大棚只是光伏下乡市场大蛋糕中的一小部分,在广袤的农村地区,更具前景的地方在居民屋顶。综合来看,农村地区的光伏发电潜在市场应用规模可达万亿元以上。
  据权威预计,到2015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有望突破5000万千瓦。这将在2011年底300万千瓦的基础上攀升逾15倍,要实现如此大规模的跨越,意味着必须多元化开启国内光伏市场。国务委员马凯近期在江苏与五部委座谈时明确指出,国内市场启动的根本出路在于开拓终端市场。
  终端市场的开拓,关键在于拓宽下游光伏电站应用的领域。在此方面,相关部委自下半年以来陆续发力:国家能源局宣布启动1500万千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申报,财政部则宣布将已推行近3年的“金太阳”示范工程新批规模扩容至300多万千瓦。
  工信部自今年5月份开始便密集调研太阳能光伏产品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情况。调研发现,除极少数农村公立机构及偏远山区农村在零星使用外,农村地区几乎是光伏发电开拓的“真空区”。因此,工信部决定牵头组织实施一项庞大的“光伏下乡”计划。
  据透露,该计划将以目前已深入实施的“节能惠品工程”为依托,分批次遴选符合市场需求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及企业目录,选用目录中产品的农户及开发商将获得国家补贴,以此来唤起农村对于光伏产品的市场需求。
  事实上,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光伏下乡也有望搭上“顺风”车。专家普遍认为,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均为上述“两化”的重要抓手,而大范围应用光伏产品,将在绿色农业和循环农业中担纲重要角色。
  王世江表示,仅以光伏与设施农业结合为例,就存在巨大前景。不过对于农村光伏市场的发展潜力,晶澳太阳能供应商关系管理经理王润川表示谨慎乐观,因为现在从上游产品制造到专业电站开发运营的光伏行业大军均扎堆于城市及工业区市场,还无人将眼光投向农村。
  王润川表示,无论从国家政策导向及产业长远发展趋势(财苑)上来看,未来的战场无疑将是农村。但从现阶段来看,由于光伏下乡配套的补贴及相关配套政策缺位,企业投身这一领域缺乏明确的投资回报预期,短期内可能难成气候。
  王润川指出,农村地区大规模推广光伏发电,将面临很大的经济性问题。他说,即便一个简易家庭光伏电站的成本投入只需数千元,但对于目前收入水平有限的农村家庭来说仍属于不小的支出。而且,这仅属于一次性初始投资,当前配套的维修运行保养服务业务在众多企业还属于空白,更别说要深入到农村地区。更为关键的是,由于无法全部自发自用,多余电量要并入当地农村电网,还涉及到并网审批及技术障碍,且电价补贴问题更为复杂。

  光伏产业下乡可惠及农村民生
  “能在太阳能浴室里洗澡,省钱又省心呀……”北京大兴区西坑子村的村民很兴奋。为推进太阳能在农村的利用,西坑子村为120户安装天普太阳能热水器的家庭进行补贴。
  家住山东平度农村的李梦娜说:“太阳能可以用来做饭、洗澡和取暖,干净、节省还安全。现在我们村使用太阳能的人还真不少,但大家多用来洗澡,用太阳能发电还真没有想过。”
  山东大学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韩吉田教授研究太阳能多年,他说,目前太阳能发电成本较高,与火电很难竞争,太阳能光伏产业开辟农村市场是大势,但要完全实现尚需过程,我们在推进这个过程的同时,可以首先实现太阳能资源在农村的初步利用,比如洗澡等。无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农民使用太阳能总归是一件于己有利的好事。
  陈荣介绍说,前些年,小沼气解决了农村能源消费的大问题。现在,光伏企业开辟农村市场,更有利于农村规模化使用清洁能源,节省整个农村地区的能源消费成本。同时,太阳能光伏产业下乡也有利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其他相关行业进入农村市场,从而激发整个农村市场的活力。
  韩吉田介绍,太阳能光伏产业进入农村市场不能忽视社会力量。热心环保事业的民间组织可以配合政府,在农村广泛宣传太阳能利用的知识和优势,使农民加深对太阳能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激发农民尝试使用太阳能的兴趣,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和普及使用。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o-pilo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