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何达平:兼并重组应不分所有制

2014年03月12日 9:49 189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2014年两会声音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较大篇幅涉及国资改革和国企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何达平对此颇多感触。
  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清江钢铁厂始建于1970年,1996年改制为国有控股企业——江苏淮钢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6月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收购淮钢的社会法人股,成为淮钢第一大股东。2010年,成功重组上市公司高新张铜,淮钢公司随之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过去的一年,全国钢铁企业仍在继续煎熬,不仅是利润微薄,又成为了全国化解产能过剩中的首选产业。而淮特钢利润却高于同行平均水平。
  是这位钢铁行业的前辈领导有方?还是企业顺应了市场的变化?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与何达平的对话中,显然后者更重要。
  顺应市场发展规律
  《21世纪》:在全行业亏损的情况下,淮特钢能有较好的表现,你认为其中的关键是什么?
  何达平:我个人认为,仍是淮特钢厂在并入沙钢后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管理措施,企业的发展远离了行政的指使。
  比如,在之前四万亿的投资刺激下,我们管理层进行了讨论,分析个中的利弊,结果我们仍然坚持不再扩大规模,而是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研发新品上下功夫。现在看来,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国外最优秀的特钢厂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规模量。搞特钢不可能量太大。
  再比如,我们和中冶集团合作,将北钢研究院的华东分院放到了淮安,地方政府也给与了相应的优惠政策。这是改制之前可能无法做到的,因为搞研发需要大量的投入。
  《21世纪》:淮特钢原来也是国有企业,数年前进行了改制,当时为何引进沙钢?
  何达平:改制时,当时市委市政府决策时的第一方案是建议我个人拿下来,但我拒绝了,道理很简单,如果行情好大家无话可说,但如果行情下行,影响的则是一大批人,背后还有更多的家庭。所以从企业角度出发,最好的方式是引进战略投资者。
  《21世纪》:看上去,还是民企的效率更高。
  何达平:关键还是发挥市场作用,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实行行业内的兼并重组,这样不仅消灭了一些过剩产能,也利用淘汰补偿收益和自己的实力转型升级。兼并重组,应不分所有制,否则化解产能过剩还需要更长时间。
  如何化解产能过剩
  《21世纪》:你曾表示,当前钢铁行业亏损是因为产能严重过剩、原料铁矿石被国外垄断两大原因。现在国内情况如何?
  何达平:过去讲中国地大物博,但实际上我们的资源很贫乏。以铁矿石而言,目前发现的矿藏以贫矿为主,含铁量多在20%-30%之间,或者埋藏地下较深。但国外三大矿山的矿质量好,含铁量通常都在50%-60%,开采成本也较低,他们控制了矿石价格的话语权,我们只能被动接受。
  《21世纪》:我到一些钢厂参观,发现他们的设备都很先进,为何每年仍要进口大量的优质钢材?
  何达平:没错,现在规模以上钢企的设备很多都是花高价从国外采购的,很先进,但是,到了我们手上就有很多产品生产不出来。一是我们的人才梯度不够,研发能力和水平跟不上,操作人才有限,一是国外的技术封锁,不愿意分享。
  《21世纪》:你在企业40多年,化解当下钢铁企业产能过剩,有什么建议?
  何达平:关键是建立科学的退出机制。有一个例子或许值得借鉴,1993年我在欧洲考察,当时谈妥了一家钢厂的设备,价格也很合理,我们正准备付款的时候,卖方突然说不卖了。原来是企业所在的商业工会出钱购买了设备并进行重新回炉,出价比我们还高。
  道理很简单,对方表示,这套设备卖出去,就加大了世界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他们仍会受到影响。
  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启发很大,在目前钢铁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时候,是否可以借鉴。
  《21世纪》:那这个用来回购的钱由谁来出?
  何达平:首先是中央和地方财政,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第二则是那些活着的并且还不错的钢企,三是可能被淘汰的企业也承担一些损失,毕竟生意总有风险,四是成立产能过剩淘汰基金,用以补偿淘汰钢厂的损失。
  我们测算了下,以目前全国的钢铁产能看,让那些还不错的钢企出些钱,并不是特别大的负担。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o-pilo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