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困局”调查:或重蹈稀土“低出高进”覆辙
2014年09月14日 9:22 3440次浏览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分类: 相关新闻
9月9日突然大涨的石墨烯板块,近两日又回复了平静,如日前大涨的中国宝安等概念股,近两日表现平平。截至昨日收盘,25只概念股中,除三只停牌外,只有5只股价上涨,另外17只股价均下跌。
有新材料行业分析师在分析石墨烯板块突然暴涨的原因时认为,除受近日举办的“2014年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影响外,华为欲涉足石墨烯行业的传闻,也有一定的影响。
立足深加工
破解石墨烯“困局”
石墨烯行业目前在国内的处境与另一种新材料行业——稀土,颇有些相似之处。
“其实,目前石墨烯行业像极了当初的稀土行业,新材料、工业味精等名头在被加在稀土上之后,这个领域就成了‘香饽饽’,但是回头看看,我国目前,也是以低出高进的方式在经营稀土行业,由于深加工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现在很多出口的稀土只是原材料,附加值低,并且,在开采时还破坏我国环境,不过,由于开采的技术门槛低,所需资金少,所以,私挖乱采以及走私的情况更使得稀土行业混乱不堪。”曾有稀土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
如何避免石墨烯行业走稀土的老路,在业内看来,仅有一条,那就是加大研发力度,尽早获得深加工核心技术,将出售原材料的需求留在国内。
“目前国内还没有能够实现石墨烯批量化生产的企业或研究机构,多数企业只能小量生产石墨烯,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多为氧化还原法,生产出的石墨烯溶液也存在很多技术上需要突破的问题。”上述原材料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从需求上看,石墨烯没有形成下游的应用和需求,目前最大的应用还是为各大科研院校的实验使用,大规模产业应用尚需很长的时间。
由于石墨烯的高强度、高导电性及传热性等特性,能够在航天军工、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多领域有潜在应用;但由于其成本过高,一直都处于研究阶段。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最有可能实现工业化使用石墨烯的下游行业是复合材料领域和显示技术领域。
据记者了解,将石墨烯添加到塑料、橡胶、涂料等基体中,可以大幅增强产品的性能,如强度、韧度、导电性及传热性等,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也是目前石墨烯最大的产业化应用。目前的显示器件中应用最广泛导体材料是氧化铟锡ITO材料,将石墨烯作为导体材料制成显示器件,将增强器件的韧度,制成可以折叠的薄膜显示器。业内也预计显示技术领域的应用将是下一个能够产业化应用的领域。
多家企业
欲争夺石墨烯专利技术
今年6月16日,华为的总裁任正非在接受媒体群访时提到:“我认为这个时代将来最大的颠覆,是石墨烯时代颠覆硅时代。”这句话一经公布便引得石墨烯板块再起波澜,多家概念股大涨。中超电缆更是接着这一势头,在6月18日公告称,为了研发石墨烯电缆等特种电缆产品,与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TICW)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除了中超电缆外,此前因石墨烯概念而一战成名的金路集团以及方大炭素、华丽家族、烯碳新材、乐通股份等概念股均接近涨停。
而在近日举行的2014年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上,华为某材料实验室人员亦有参加,并听了石墨烯在触摸屏领域的应用主题论坛。不过,目前对于华为是否涉足石墨烯领域,暂不知情。
昨日,记者试图联系华为方面,加以证实,但截至截稿时,并没有获得回复。
据公开资料显示,石墨烯就像是高科技版的保鲜膜,是一种能导电的透明材料,可以延展至手机或平板电脑的玻璃表面,将其变成触摸屏。相对于当前的技术,石墨烯更薄、强度更大、弹性更好,对于柔性智能手表及可折叠成智能手机的平板电脑等未来的电子设备来说,石墨烯是极为理想的材料。
另有消息称,目前,三星和苹果两家公司正在积极争夺石墨烯技术的专利,并尝试将这一材料应用至下一代产品。有国内企业称,在石墨烯薄膜领域,目前行业尚未成熟,多数均处于研究阶段,目前包括联想、酷派、华为等国内的多数手机厂商,都已经和该企业有了接触。
不过,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我国并不掌握石墨深加工核心技术,而先进石墨加工技术被美日欧盟等少数国家垄断,导致我国石墨资源“低出高进”,外国“以购代采”的状态长期存在。与此同时,更多的乱象也发生在销售领域,由于大多为原料销售,市场秩序混乱相互竞价成为常态,致使资源低价流失海外。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o-pilo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