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光伏洗牌的意见

2015年02月06日 8:52 219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光伏

  近两年来,“洗牌”一词常伴随光伏行业的发展一同出现。笔者认为,这个行业跟“清洗”没啥关系,跟“棋牌”也没有什么缘分,却总让人在观察它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之时,不禁联想到一个牌局,或者一副纸牌。
  2014年12月30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这个“意见”的名字比较绕口,其实换一个通俗些的说法就比较容易理解: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洗牌环境的意见。也就是说,工信部打算为洗这一堆凌乱的纸牌创造一些条件,并提出“洗”的目标和预期效果。“到2017年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光伏企业,前5家多晶硅企业产量占全国80%以上,前10家电池组件企业产量占全国70%以上。”
  这句话看起来像决策,听起来像命令,说起来却是不折不扣的意见。
  据公开报道的数据,2014年我国多晶硅产量约在14万吨左右,其中前5家多晶硅企业产量1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1.5%;电池组件产量约35GW,其中前10家电池组件企业产量约21GW,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看来工信部出台这个意见,还是立足于实际、着眼于未来的。去年出台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已经为行业大门设置了门槛,印制了入场券。今年的“意见”显然是对去年“条件”的传承和延续,对已经跨过“条件”的门槛并拿到入场券的企业来说,进场后并非高枕无忧,而是要面对更为残酷的竞争和搏斗——强者才有资格最终留在场上,成为国家所希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光伏企业;对于弱者,只能被早早地淘汰。就像玩家手里的弱牌,只能被早早地挤出市场。
  产能过剩、过度竞争、鱼龙混杂一直是国内光伏产业的几大主要问题。所谓产能过剩,是从整体市场环境和供求关系角度来看的,属于全局性的问题。假如行业是一场三四个人的牌局,却有十个人围坐一起,那这种过剩要么通过增设牌局来解决,要么只能通过让多半人散去来解决。或者假如行业是一个棋牌室,有十个牌桌,每天却只有三四个牌局,这种过剩则要么通过扩大市场需求来解决,要么通过撤去多余的牌桌以减少供应来解决。而光伏产业的过剩,情况显然要复杂一些,因为市场需求和需求的增速有限,而淘汰、倒闭、兼并和重组,都涉及到鲜活的利益,远比让多半人散去和撤去多余的牌桌要残酷和困难。
  所谓过度竞争,是指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前提下,过多的生存者为了自身发展,必须挤占它人的生存机会,而最终出现“没有赢家”的市场竞争状态。假如行业是一片良田,在雨水充沛阳光充足的时节,田里密密麻麻冒出整片的植物,生机勃勃,蕴含了无限的希望,无疑是令人欣喜的。但随着植物日渐成长,空间益发拥塞,养分渐趋枯竭,导致有限的资源和环境不足以滋养所有生长物,于是,占据天时地利且生命力强的就能生存下来,其余的必然会化作春泥。而且,这整片良田里的植物,很容易出现禾被草挤死,草却永远长不成禾的情况,这也是良田主人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所谓鱼龙混杂,则是从内部环境和竞争者的实力及能力角度来看。几年前,光伏行业就像食物丰富的江湖,为追逐暴利,鱼和龙都一拥而入。行业生态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界的规则;所谓洗牌,在这个比喻里应该就是鼓励能成为龙的就让成龙,该被吃掉的就让吃掉,让一部分猎食者成为食物虽然残酷,却是唯一可以让这个生态系统不至于崩溃的办法。
  其实,产能过剩、过度竞争、鱼龙混杂这几大问题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 工信部显然已经对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了然于胸,为了整个产业的健康成长、企业做大做强补设一道门槛,把跨不过门槛的企业先请出去,在剩下企业再次鼓励“洗牌”。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多晶硅产能目前完全可以满足国内需求,电池组件产能则早已超过全球需求。全国超过半数电池组件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50%,但技术、资金、品牌实力较强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相对较好,进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名单的175家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达到75%以上,部分企业2014年实现满产。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行业很早之前就洗牌了、且已经洗了很多牌了、还要继续洗一段时间的这一过程。
  工信部的“意见”很好,但不是完全的解决之道。因为物竞天择,这个“天”,便是市场规律,不仅供需双方需尊重和顺应市场规律,市场管理者更应如此。李克强总理曾在2013年就提出:市场能办的就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多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政府决定什么时候该洗、多大范围内洗、洗到什么程度,以及操作和执行这个“洗”字,貌似都是“市场能办的”。而通过政策鼓励和引导、完善“洗牌”体制机制、去除壁垒和障碍、加强政策和服务体系保障、减少行政干预,则才是政府“应该管的事”。也许正因如此,工信部2014年最后一天发布的这份文件才被命名为“关于××的意见”。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o-pilo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