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 “互联网+”带动矿企走出寒冬

2015年10月24日 9:22 159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记者现场   作者:

  在全球矿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互联网+ ”受到众多矿业企业关注,目前多家矿企实行“互联网+”计划。在10月20日的201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互联网+”战略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分析了资源行业面临的困境,从产业、金融、服务等层面分析了“互联网+”即将给矿业行业带来的深刻变革,围绕“互联网+” 平台模式,集中几大焦点展开了讨论。
  焦点一:互联网+矿业+产业
  互联网和产业的结合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如何开展“互联网+行动实践”?政府如何利用互联网管理和服务?协会如何开展会员服务?公司如何开展海内外的业务?企业如何通过互联网+管理降本增效?这些都是中国矿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也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实现弯道超车,实现从矿业大国到矿业强国的转型。
  有感于“互联网+”在内部管理上带来的便利,希尔威金属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冯锐阐述了他的独到见解。他说,现在公司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软件,工程师下井后,可以详细记录地下的各种情况,并附上照片,将数据上传到平台。各级管理人员就能时时查看井下施工情况和安全检查情况。这一方面解决了绩效考核的问题,另一方面形成了问题管理平台,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
  加达国际集团董事长闫长明指出,现在要到加拿大、澳大利亚看矿,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近距离地勘查该矿的技术条件、基础设施等。在这样情况下全世界的矿业市场需求会发生新的变化,但是反过来看,在研讨海外投资的时候,就得更加慎重地从这个角度看问题,而不是说去便宜收购。
  焦点二:互联网+矿业+金融
  金融是发展的血液,良好的金融形态是健康产业的基础。对比全球金融市场,中国的矿业发展空间巨大。如何发挥互联网技术创新协同作用,如何发挥交易平台作用,在资源要素配置的作用下,如何打通国内与矿业行业外执行的壁垒,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解决目前矿产资源行业的融资困境。
  有多年矿业权评估经验的北京海地人机构总裁易廷斌,对“互联网+矿业+金融”很感兴趣。他说,矿产资源在地下,情况千变万化,金融机构对矿权尤其是探矿权的贷款较谨慎。但是“互联网+矿业+金融”的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据清蓝矿业圈创始人张焱介绍,矿业圈通过“互联网+矿业+金融”的模式,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矿业贷(P2P)、矿业易(众筹)、矿业链(供应链金融),创新提供矿业互联网金融服务。
  清蓝金融集团旗下矿业圈现已成矿业面向全球的“互联网+”平台,清蓝董事长张焱向记者介绍,矿业圈包括矿业贷、矿业易、矿业链三部分,矿业贷开展P2P贷款和理财服务,矿业易开展股权投融资服务,矿业链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层次的整合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矿业圈从资源行业的痛点入手,通过‘互联网+’解决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物流贸易对接融资等问题,帮助寒冬中的矿业解决资金对接商品构建产业链等功能,目前已成功交易10亿元以上。”张焱说。
  焦点三:互联网+矿业+服务
  矿业既是一个高科技、高知识、多专业的复杂行业。虽然现在有了较为完整的设计、总包、建设设备咨询财务等方面的服务体系,但是各专业的服务程度还不完善,协调不强、合作不力,不能为矿业企业合作过程起到统筹协调的作用。因此如何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为矿业企业助力需要积极探索。通过“互联网+矿业+服务”推进勘查开发的成本降低,推进矿企资源开采的效率,推进矿业规范公司化治理管理和运营。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中国矿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陕西汇金矿业公司总经理程海发言中表示,该公司搭建了3个平台,第一个平台是在全国重点的成矿区建立基础的地质数据库的平台,因为通过大数据的矿业技术数据,这样能迅速切入一个地方,根据找矿模型找到矿。第二个是人才的平台,利用互联网结合国内在勘探方面有影响的专家,建立专家平台,提供矿业企业专家会诊服务。第三个是建立内部员工知识分享平台,有助于提高员工素质。
  在法律方面,互联网对法律服务板块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吴族春博士指出,中国律师有27万名,矿业企业该如何找到专业的矿业律师,那么互联网就能给出答案。
  在论坛现场,清蓝金融集团旗下矿业圈组建的中国矿业“互联网+”战略联盟举行了签约仪式,该联盟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捷、平等、协同的优势,借助联盟企事业单位的技术、资金、服务优势,打破传统行业结构的壁垒和合作的界面,提供互联网时代高效的产品与服务,建立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构建良好的中国资源生态体系。这些将对矿业企业走出寒冬带来一定影响。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o-pilo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