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训在2016年中国国际铝加工论坛上指出我国铝工业运行总体平稳
2016年07月19日 9:38 136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展览快讯 作者: 赵天宁 王慧
本报讯(记者赵天宁 王慧) 7月11日,2016年中国国际铝加工论坛在上海开幕。论坛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铝业公司主办,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承办。论坛旨在传播绿色铝工业理念,开辟铝在新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搭建生产与消费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双方的深入沟通和可持续发展,介绍国内外成功的生产与管理经验,助力加工企业的产品升级,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推进中国铝加工产业的结构调整,促进中国铝工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
国务院参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中国铝业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铝股份总裁敖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党委副书记范顺科,滨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洪刚,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中国宏桥集团董事长张士平,酒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春明,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大奎,山东创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立新,国际铝业协会秘书长罗恩·耐普、副秘书长白可,励展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张岚等嘉宾出席。文献军主持论坛开幕式。
陈全训在论坛致辞时指出,我国铝工业的运行情况总体平稳,呈现“生产趋稳、效益回升、调整加快、出口下降”等四个特点。一是生产趋稳。在经过连续多年快速发展之后,目前中国铝工业开始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今年1~5月,中国电解铝产量1262万吨,同比下降1.7%;铝材产量2250万吨,同比增长12.4%;二是效益回升。随着国内外市场铝价趋于稳定,1~5月,规模以上铝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19.9%,占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利润的44.7%,成为支撑行业经济效益增长的主要力量;三是调整加快。当前中国铝工业正在按照“三去一降一补”的部署,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并取得了阶段性效果。部分缺乏竞争力的电解铝产能开始永久性退出市场。产品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铝挂车、铝建筑模板、铝合金电缆的应用正在不断拓展,铝产品库存总体处于合理区间;四是出口下降。由于国内订货较为活跃,中国铝产品出口增长势头明显放缓。1~5月,中国铝材出口量168万吨,同比下降8.7%。可以说,中国铝工业发展的变化,既有转型发展的阵痛,也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
陈全训表示,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今后几年有色金属工业的六项重点任务,即严控新增产能、加快退出过剩产能、加强技术创新、扩大市场应用、健全储备体系、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包括铝加工行业在内的铝行业,是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重点领域。一些重点工作,如加强技术创新、扩大市场应用、深化国际合作等,都需要并且有条件在铝加工行业取得率先突破。中国铝加工行业企业应深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精神,为行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走出新路子。作为全球最大的铝材生产和消费国,保持中国铝加工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这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对全球铝工业的未来发展格局演变也具有重要意义。
敖宏在发言中指出,近年来,中国铝业公司把铝加工业作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加快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2015年,中国铝业公司共完成铝加工材120余万吨,已跃居世界第三大铝加工企业。未来将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为推动全球铝加工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滨州市副市长王文禄在论坛上表示,滨州铝产业具有强大的产能优势、独特的成本优势和全产业链优势,并具有充足的原料优势和突出的集群优势。铝产业以魏桥创业集团为龙头,经过十多年发展,至去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000亿元。根据国内外铝产业走势,滨州确定了“十三五”期间打造“5000亿级高端铝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1131”的铝产业布局,即以魏桥集团为龙头,以滨州铝产业协会为纽带,以邹平、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经济开发区三大基地为依托,力争“十三五”末规模以上涉铝企业达100家以上。
近年来,中国铝加工行业增速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铝加工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77亿元,比上年下降9.56%,为近年来首次负增长。中国铝加工全年利润总额达515.9亿元,比上年增长5.6%,增幅也有所下降。中国铝行业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补短板任务艰巨,因此行业企业需要开放思想,寻求发展机遇和合作空间,把握新机遇,挖掘铝工业增长潜力,推动铝工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o-pilo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