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打造全国知名的稀有金属产业聚集区纪事

2016年07月29日 8:34 431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其他稀有金属   作者:

  打造“稀金谷”,赣州凭什么
  赣州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研究规划建设“中国稀金谷”,打造全国知名的稀有金属产业聚集区,推动稀土、钨等资源型产业向高端新材料及应用升级。作为主攻工业和加快振兴发展的一个新发力点,规划建设“中国稀金谷”,从调研分析、战略决策开始走向探索实践。
  6月27日,中国南方稀土集团组建通过验收。该集团是国内六家大型稀土集团之一,组建完成后的中国南方稀土集团拥有24家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整,企业净资产近百亿元,涵盖稀土勘探、开采、冶炼分离、加工、应用、贸易、研发全产业链条,其中高价值的中重稀土储量产能产量均位居全球第一。它的组建对我市稀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赣州素有“稀土王国”“世界钨都”的美誉,全球每年70%的中重稀土、60%的黑钨都产自这里,并已形成从地质勘探、矿山采选、冶炼加工、产品应用到检测检验、研发设计的稀土和钨完整产业链,是国内最大的稀土、钨产品加工基地,已成为国家钨和稀土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江西理工大学稀土磁性材料及器件研究所所长钟震晨认为,赣州打造“中国稀金谷”,一是有“稀土王国”“世界钨都”的资源优势;二是有国内最大的稀土、钨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集散地的产业优势;同时《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赋予赣州五大战略定位,其中一个战略定位就包含“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内容,这为赣州打造“中国稀金谷”增添了政策支持优势。
  赣州的这些优势也得到了国内业界众多专家学者的认同。今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江西省离子型稀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严纯华就建议国家有关部委把“中国稀金谷”建设作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和科技创新规划。
  打造“中国稀金谷”,赣州拥有天时、地利、人和,更有产业升级发展的紧迫需要。
  时至今日,赣州稀土和钨产业虽然拥有资源、政策和产业基础等优势,但尚未形成品牌优势,大多数企业集中在上游采选、分离和初级加工领域,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结构单一,受市场、政策以及环境问题的影响较大,存在向下游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精深加工领域发展不足等问题。专家指出,放眼全球,赣州稀土和钨产业在品牌竞争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有升级才有发展,有后劲才有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赣州市委、市政府为推动稀土和钨产业发展升级,进一步提升稀土和钨产业的世界影响力,作出了打造“中国稀金谷”的战略决策。
  2015年12月,《中共赣州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发挥钨和稀土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中国稀金谷”,打造全国知名的稀土稀有金属产业集聚区。
  产业是“稀金”,关键是“谷”
  “产业是‘稀金’,关键是‘谷’。”赣州高新区党委委员、副主任林奇福介绍,“中国稀金谷”是致力建设一个集稀土稀有金属产业创新要素于一体的“谷”产业生态。“谷”就要实现稀土和钨高端技术、高端人才、高端产业和高端金融的集聚。
  “稀金谷”规划为“一核、两区”。即以国家级高新区——赣州高新区为核心,以国家级经开区——赣州经开区和龙南经开区为重要发展区域。
  “核心区”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重点布局科研、信息、金融、龙头企业等,发展稀土和钨新材料及应用产业,建设成为中国稀土稀有金属领域的自主创新高地、技术孵化高地和成果推广应用高地。
  其中,“中国稀金谷”协同创新园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重点建设稀土和钨工程研究中心、稀土和钨检测中心、特色资源大数据中心、电子交易中心、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海归创业园;钨与稀土产业园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重点建设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钨新材料产业基地;产业服务园规划面积73平方公里,重点建设金融、人才、信息、共性技术、决策咨询等服务体系。
  “两区”中的赣州经开区,重点发展稀土和钨深加工产业;龙南经开区,重点发展稀土矿产品加工产业。
  除了功能定位,还提出了“中国稀金谷”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18年,稀土稀有金属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到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0亿元,“稀金谷”创新环境更加完善,创新活力显着增强,创新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稀土稀有金属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研发、创新服务、人才集聚平台。
  “稀金谷”,迈出坚实步伐
  根据市委、市政府描绘的“路线图”,“中国稀金谷”的建设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基础设施方面,作为“核心区”的赣州高新区已征地5000亩,已开工建设储君大道、梅储战备公路等项目,商务中心、展示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休闲中心目前正加紧制作具体规划设计方案。
  ——平台建设方面,建设了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龙南发光材料及稀土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稀土、钨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集中度、话语权都得到极大提升。
  ——技术聚集方面,今年3月下旬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式投入运营,引进了赣州中诚科技创投基金、中国网库、心客咖啡等机构入驻。江西理工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在高新区正式挂牌。园区已有15家企业与北京大学、中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了产学研合作。
  ——金融聚集方面,目前已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近百亿元资金用于“中国稀金谷”平台建设和产业发展。一是合作成立基金。与江西银行成立全市首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22亿元;与九江银行成立赣县城市发展建设基金,总规模22亿元;与赣州银行成立赣县苏区振兴发展基金,总规模22亿元。二是争取政策性银行支持。争取省国家开发银行18亿元资金,用于“中国稀金谷”核心区建设;争取农业发展银行10亿元资金,用于赣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人才聚集方面,与江西理工大学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江西理工大学分批次对企业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术开发、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方面的培训,并推荐优秀毕业生到赣州高新区创新创业。
  春江水暖鸭先知。赣州规划建设“中国稀金谷”战略决策甫一出台,作为市场主体的众多相关企业就敏锐感受到其发展的无限潜能和必须把握的重要机遇,纷纷在“中国稀金谷”抢滩登陆。
  “新三板”挂牌公司赣州诚正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着手上马年产20万台稀土永磁电机及智能机器人生产项目;江西维峰公司投资年产3亿只稀土低温锂电池生产项目,进场筹备;鑫隆康稀土公司年产30万台便携式燃气数码变频智能发电机项目,已签订投资合作协议;腾远钴业投资2亿元的动力电池生产项目,正在安装设备,准备8月份实现投产……
  “这些企业和项目就是奔着‘中国稀金谷’来的。”赣州高新区企业服务局副局长罗福东介绍说。
  作为我市首个迈入千亿元产值大关的产业集群,钨与稀土产业无疑是赣州工业发展的“领头雁”之一。当前,我市六大攻坚战激战正酣,如何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是该产业蓄势高飞面临的新课题。
  立足资源禀赋等,我市规划建设“中国稀金谷”正当其时,目标是打造全国知名的稀土稀有金属产业集聚区。“中国稀金谷”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全球视野和长远眼光。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中国稀金谷”应该像美国“硅谷”、北京“中关村”、武汉“中国光谷”一样,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成为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重大载体。
  1998年,华中理工大学教授黄德修向武汉市提出建设“中国光谷”的建议。18年后,设想变成现实,如今武汉“中国光谷”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光电子行业的领袖。假以时日,“中国稀金谷”也必将让赣州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稀土和钨行业的翘楚。
  当然,一个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一个“谷”的成长,需要多方的呵护和努力。政策引导、平台建设和精准服务举足轻重,企业自身创新创业至为关键,其他各方力量的呵护也必不可少。为此,各方要协同发力,发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担当实干,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早日掌握国内乃至全球市场话语权;要大力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项目、技术、人才支持和倾斜。只有科技、人才、信息、政策、金融等要素加速集聚,赣州钨与稀土产业才能朝着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加速迈进。

责任编辑:李峒峒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o-pilo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