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
2019年04月22日 8:42 5837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文学杂谈
说起来连我自己都不信,我的私人教师经历,竟是从“我想娶个中国姑娘”开始的。我的学生叫“哈尼”,一位40多岁的艺术家。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多少是凭些机缘的。所谓“前世五百年的缘分,才换得今生茫茫人海中的回眸一望”,对此,我笃信不疑。
与哈尼成为朋友,就属于此类。
那是在开罗工作的三个月,一天傍晚,我独自沿着尼罗河散步。在接近中国大使馆的一个僻静角落,红花绿荫中霓虹一闪,“LE PEKIN”映入眼帘。旁边是几个工整但有些生硬的汉字——“北京饭店”。
异国他乡,熟悉的汉字,让人倍感亲切。
推门而入,家乡的味道扑面而来。细细看去,幽暗的大堂桌灯盏盏,整洁异常。过了一会儿,细碎的江南丝竹管乐飘进耳朵,这与大多数阿拉伯餐厅里节奏鲜明、欢快激烈的背景乐曲形成了强烈反差。传统中式桌椅、摆设一应俱全,墙上很艺术地挂了些中国风字画,整个环境典雅至极。
与其说这是家餐馆,倒不如说是个中国文化与艺术的展览馆。
结账时,注意到收银处有一行很小的汉字:诚聘中文教师。
几天后,我成了这里的常客,但不是食客,是私人教师。
我的学生哈尼,是一个拿着中国护照,却一句中文也不会说的先生,北京饭店的老板。
事先的精心备课一概没用,授课竟从“我想娶个中国姑娘”开始。有了这个话题,接下来的几个月,合作当然十分愉快。
遗憾的是,他的中文水平,一年以后仍然停留在“中国姑娘很漂亮”阶段。
每次寒暄之后,讲课就开始跑题。从时政要闻到十二属相的命运归属;从人到底有没有灵魂到阿以冲突的来龙去脉;从他两次失败的婚姻到如何才能找个中国姑娘过一辈子。总之,话题每次都是信马由缰。
当时的开罗,华人极少,大概只有几十个吧。和哈尼的相识,真是一个双赢的合作。一个是下了班实在无所事事,满肚子话无人诉说,想找个聊天打发时间的人;另一个是迫切想知道遥远的中国发生的奇闻异事。对我来说,更加乐不可支的是,不再用为晚饭该吃些什么发愁,而是有中餐和威士忌。这在伊斯兰这样禁酒的国度里,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
随着交往的深入,慢慢了解到他具有传奇色彩的点滴。哈尼的中文名字叫闫瑞祥。据哈尼说,父辈曾是军阀马步芳的部下,母亲出身于黎巴嫩望族。他出生在埃及,长在阿拉伯地区。因为家境殷实,他从开罗大学艺术系毕业后曾尝试过许多人生梦想。在打拼的二十多年里,各种苦乐冷暖自知。据他本人说,最失败的尝试,当属倾其所有,拍了一部关于偶像邓丽君的影片,后因没有通过审查,致使几年的心血和投资付诸东流。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多年,每提及此事,愤愤的哈尼还是会捶胸顿足。当然,提到更多的是奋斗成功的案例。这其中最让他无比自豪的是,在《尼罗河上的惨案》这部恢宏大作拍完后,他花了不多的钱把片中那艘德国造的游轮买下,重新装潢后改作带有中国亭台风格的游轮餐馆。所有设计装潢都是亲自搞定。每说到此处,那种成功后的满足溢于言表,也是我俩开怀畅饮、喝酒最多的时刻。
当年来埃及旅游的以欧美游客居多。坐在船上,游客不仅可以听到已经成为经典传说的电影拍摄花絮,也可以通过船上播放的影片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很多客人都是坐过这艘游轮后,决定来中国旅游的。
哈尼不仅仅是艺术家,更是商人,而且是非常成功的商人。飘在尼罗河上的上百条游轮因为饮食、节目雷同,大多生意不佳,多为揽客发愁,只有哈尼的“LE PEKIN”总是生意兴隆,往往一票难求,需要事先预订。
精心地打出中国牌,做足中国功夫,让他在卢克索、阿斯旺等旅游城市开设的分店也都红红火火。
当然,让他最为头疼的是两次失败的婚姻。哈尼的第一位妻子是个意大利姑娘,脾气火爆、浪漫有余而持家不足;第二位是个埃及姑娘,“埃及的木槿花”——他总是这样形容他的二任太太。了解他的人知道,“妖艳而不香”才是他本意。两次婚姻都因为秉性差异和生活习惯不同而以失败告终,也都没有给他留下孩子。四十出头的他甚至对婚姻感到惧怕。在这之后的好些年里,他都孑然一身。经过一番考量,加上听从家人的劝说,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给一个靠谱、贤惠美丽、会持家过日子的中国姑娘成了哈尼的梦想。这才有了文章开头“我想找个中国姑娘”的一幕。
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的身份让他非常苦恼。据哈尼说,当地政府曾多次劝他入籍,甚至以不再继续发给他居留签证相要挟。但他对中国的感情以及始终认为自己是华人的执着,让他一直坚持着。这份坚持只有与他相识多年的老朋友才会理解。因为没有身份,每年一次的逗留续签令他身心疲惫,甚至不得不花很多钱疏通各种关系。说实话,哈尼对“我是一个中国人”的那份执着,令我深深敬佩。
在开罗的几年时间里,每遇到中秋国庆,哈尼总是让餐馆提前关门,专门提供给中国使馆和华人举办活动。月圆之时,凡在埃及的中国人,因为他的慷慨,都能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到哈尼的餐馆过节,甚至已经成为在开罗的中国人的惯例。大凡与中国有关的活动,他都慷慨赞助,包括在开罗张罗香港、澳门回归的庆典。使馆举办各类介绍中国的展览,他都忙前忙后,不惜力气和金钱。
至今难忘的是和哈尼的一次度假。
应该是一年的秋天,一个木槿花开遍埃及大街小巷的时节。哈尼邀我去他的度假别墅,一个离开罗五六百里外的红海小镇——沙姆沙伊赫度假。
哈尼的度假别墅,直至今日,毫不夸张地说,是我见过最花心思装潢装饰的住所之一。那是这个开罗大学艺术系的学生的倾心之作。
记得到达时是一个黄昏。傍晚的红海,景色令人流连忘返。快要被泛着金光的海水吞下去的大大的落日,是那么灿烂夺目,此情此景竟成了我多年后脑海中时常浮现、难以忘怀的景色之一。
坐在房前的花园里喝茶,我忽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房子的朝向有些怪异,既不正南正北,也不像大多数阿拉伯地区的房子,面朝圣城麦加。我问哈尼,他微笑不答,面露神秘,慢慢地打开音响,“红太阳的光辉把炉台照亮”,熟悉的旋律响起。他端起酒杯,半眯着眼轻轻地说:“这房子面朝北京。”
光阴荏苒。掐指一算,我离开中东已经二十年了。随着岁月老去,一切都已淡忘,唯有和哈尼交往的片段,时常从渐渐发黄的记忆中鲜活起来,令人无限感慨。
每到月圆时刻,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他乡的哈尼。也不知他是否如愿以偿,娶到了美丽贤惠的中国姑娘。
(商永胜)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o-pilo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