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动力电池: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0年02月03日 15:40 2764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锂 作者: 岳振廷
跨入2020年,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笔者认为有两件事是值得大家关注的,一个是在今年年初在北京举行的2020年度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向外界表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120万辆,市场保有量和增量双双位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一个是1月7日在特斯拉上海工厂Model 3成功交付庆祝会上,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舞台上手舞足蹈,兴奋地喊着“感谢中国政府”。
一年内能制造出120万辆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真的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要知道,这可是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市场销量萎缩的情况下创造出的业绩。因此来说,我们惊叹国内新能源汽车巨量的产能,也同样惊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容量的巨大及国人对新能源汽车极高的认可度。当然在庆贺业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外资新能源汽车对国内汽车市场造成的冲击,这也许就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大“噩梦”。曾经,大家都在喊“狼来啦!狼来啦!”如今特斯拉这只“美国狼”漂洋过海,终于登陆上海,“大摇大摆”进入国内市场,一年多的时间就露出锋利的牙齿。据悉被称之为“变态”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一个星期就能够生产1000辆特斯拉电动汽车,2020年其目标是生产50万辆电动汽车。据媒体报道,国产的特斯拉价格也十分的“亲民”,国内制造的特斯拉价格一辆竟然低到29.9万元,这样优惠的价格,给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同行带来的是更大的经营压力。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放大到整个经济层面,尽管在你来我往的中美贸易摩擦阴云之下,国内经济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谁是赢家谁是输家无人可知;从新能源汽车行业看,尽管受宏观经济压力及国五燃油车降价的挤出效应,再加上国家相关支持政策退坡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前景迷茫,产销会出现大幅下滑。谁知,就是这样的艰苦环境,这样多难的态势,在今年年初风向突然转好。一方面是中美双方结束争吵,大家坐下来在1月15日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压在头顶的阴云逐渐消散,精神紧张多日的企业家们长出一 口气,也让所有对国内新能源汽车看跌的人大跌眼镜。
这样的经济大势,这样的市场表现,为我们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有挑战。我们的机遇是什么?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2020年度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说得很明白,那就是:当前的中国拥有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最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长远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具备较好的规模效益优势和发展环境。未来,我们仍将坚持发展新能源汽车,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他还指出:新能源汽车产品品质显著提升,中高端车型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落后企业加速淘汰,优势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
当然,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企业家的,要“夙夜在公、心无旁骛”才行。我们的企业家要及早动手,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在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工艺技术和品质等方面都要有拿得出手的创新,这才会有机遇降临,获得机遇的偏爱与“芳心”。可以说,如何让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油箱”更加充盈,动力更强,让新能源汽车跑得更远更快,这就是对我们新能源电池行业所面临的挑战。
不过,在挑战面前还要有路径的选择。新能源汽车目前主要有美国特斯拉为领军企业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型汽车,还有就是以日本丰田等企业为主导的氢燃料电池型汽车,其他类的市场占有量可以忽略不计。前者已经进入应用领域并且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取得了不菲的业绩,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和选择,特别是2019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美国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英裔美国科学家斯坦利·惠廷厄姆与日本科学家吉野彰三人,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引起世界轰动,也使锂离子电池的作用从此受到世人的关注和肯定,在与氢燃料电池的比较中,逐步开始胜出。
但锂离子动力电池遇到的难题和挑战在于,随着国家补贴大幅退坡,让行业高速扩张多年后隐藏的不规范运营暴露无遗,但制约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发展的因素仍旧是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功率特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出不了远门”,与传统的燃油轿车相比,生活中电动汽车的续航问题、充电问题等时常困扰用户,亟待锂电池的技术进步以及整车、电机、电池和电控技术不断完善,使得高性能、长里程电动车成为可能,这方面可谓是锂离子动力电池遇到的最大挑战,特斯拉在电控技术方面表现优秀,但电池在续航里程方面问题多多。不过,锂离子电池专家、河南锂动电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涛认为:“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能够从最初的行驶百十公里,到现在行驶最高500公里以上,说明了我们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及制造能力一直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制造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另一方面,锂离子动力电池对人们挑战的还有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如锂动车辆电池着火问题不时见诸报端,大家最爱的特斯拉也同样存在这一弊端。据专家介绍,为了彻底解决此类问题,我国已率先建立了新能源汽车三级监管平台,积累了充分的一手数据,努力完善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杨涛认为:“强化电池的安全性,重点要做的就是完善和改进电池材料的设计优化和改性,用提高电池的结构和制备工艺水平来提升电池的品质,从而达到电池的安全标准。”
除了锂离子电池之外,现在正热的是非氢燃料电池莫属。氢燃料电池虽然不是什么全新的技术,在上世纪60年代,氢燃料电池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航天领域,并且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如今进入民用领域,因其具备的无污染、无噪声、电池效率高的优势,成为新的新能源电池“新宠”,再加上国内某些“大咖”们舆论的倾斜,氢燃料电池一时炙手可热。但总的来说是大家围观的多,热议的多,但真正做出成绩的并不多,当然庞青年那辆不靠谱的“水氢发动机”是不算数的。目前氢燃料电池遇到的重大挑战一个是储存能力和稳定性问题,大量的氢气需要在低温或者高压条件下储存或者运输,一旦出现事故,后果特别严重;一个原因就是成本的问题,制氢的设备比较复杂,投资比较大。无论是通过电解水来取得氢气或者通过甲烷转化氢气,其效果都不理想,制造、储运及加气等环节投资都很大。正是这些难题,使氢燃料汽车电池推广受限。
现在,美国特斯拉新能源汽车落地中国已经成为现实,年产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给新能源电池市场带来巨大的竞争空间。另外,尽管政府的大补贴时代已经结束,但苗圩在2020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表示,今年7月1日新能源汽车补贴不会再进一步退坡,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一剂强心剂。优胜劣汰后,新能源汽车的大前景仍然诱人。有诱人的市场,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企业要做的就是:不论锂动力电池或者氢燃料电池,面对市场的挑战,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电池,不断加大我们的技术创新力度,通过理论突破、材料创新,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这才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同时从上下游企业关系来看,国内的整车、零部件企业和电池制造企业要相互依存,协同合作,共同应对挑战,避免各自为战、信息不透明带来的成本增加,共同推动包括特斯拉等电动汽车在内的产业技术迭代与进化。相信在未来,新能源汽车一定会成为主流车型,这一市场,在一番竞争和波折之后,还会成为一个新的“蓝海”。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o-pilo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