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千年古城崛起大国首都
2019年08月10日 11:48 2037次浏览 来源: 新华网 分类: 时政要闻
在北京首钢园区俯瞰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7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题:千年古城崛起大国首都——北京70年跨越式发展纪实
新华社记者李斌、任峰、李嘉瑞
这是一座千年古城——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
这是一座创新之城——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集聚了众多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了无数“智慧大脑”;
这是一座改革之城——作为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发源地,这里诞生了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从古蓟城、唐幽州城、辽南京城,到金中都城、元大都城、明清北京城,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北京城砥砺前行七十载,昂扬奋进新时代,古老京华大地正在奏响最华美的时代乐章。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7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城市之变,千年古城新脉动
登上330米高的国贸三期顶层俯瞰北京城,苍翠西山延绵不断、百里长安街车流滚滚、天安门城楼巍峨耸立、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时间的年轮回到70年前:
古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首都北京,掀开了它3000多年建城史上最绚丽多彩的一页。
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
走进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仿佛进入时空隧道,不同时期的照片、影像资料,记录着这座城市的70年蝶变。
“我们的首都,应该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特别要把它建设成为我国强大的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的中心”,1953年《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要点》首次对首都定位进行了比较完整的阐述。
以第一版城市总规为起点,北京开启了从消费城市到工业城市、再从工业城市到服务业城市,进而到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跨越式发展。
永定河畔,百年首钢。高耸的钢铁建筑群,见证了这座城市70年壮美画卷的变迁。
2005年,为了2008北京奥运会,为了首都的碧水蓝天,北京实施了史无前例的钢铁大搬迁。老北京人引以为豪的“工业地标”告别首都。
2019年,为了2022北京冬奥会,为了推动城市中心城区可持续发展,北京发布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一个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正在京西崛起。
百炼成钢,千年立城。建设好首都,推动北京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北京制定实施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发布《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开启了城市发展的重大历史性变革。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党中央一项重要决策。2018年底,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启用,北京空间格局调整迈出重要一步。
——以大运河为骨架,形成蓝绿交织的生态文明带;
——沿六环路形成创新发展轴;
——依托水网、绿网和路网建设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城市社区;
……
规划范围约1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带、一轴、多组团”的新城屹然崛起。
副中心,只是一个缩影。
“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北京市域范围内,新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发展格局正在构建。
而从雄安新区到城市副中心,从太行之东到渤海之滨,首都北京正在更广阔的战略空间里获得发展,一个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正在积极打造之中……
京杭大运河北京段(6月18日摄)。 新华社发(任超 摄)
发展之变,勠力同心谋转型
从1949年的2.8亿元,跃升到2018年的30320亿元,北京经济总量跑出令人惊叹的增长速度。
补短板、优供给,促消费升级,增有效投资,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谋求新动能。
疏功能、促提升,发展高精尖,做强新经济,为超大城市发展转型探索新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场大国首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历史性变革,在京华大地生动上演。
751厂,曾是北京市煤气气源厂之一,如今变身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吸引很多创业者入驻。
2006年起,751厂利用煤气厂厂房、设备设施,开始工业资源再利用,在保留原厂工业遗址风貌的同时,实现了从工厂大院到时尚消费园区的转型。
牢牢把握城市转型这条脉络,北京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创新链与产业链布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京西门头沟永定河畔,绿树成荫、溪水潺潺。被誉为“北京母亲河”的永定河的部分河段一度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异味刺鼻。
自开展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以来,门头沟区50条小流域通过治理,实现清水出沟入河,成为“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
水波荡漾绿参差,云淡风轻天更蓝。
曾经深受诟病的PM2.5空气污染,2018年年均浓度已经降至51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低,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天更蓝,林也更绿。与1980年相比,北京市森林覆盖率由12.8%提升到43.5%。当年的沙漠化边缘城市,正大步迈向森林环绕的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城市发展最终落脚点是要让百姓居住更舒适、生活更美好。
北京西城区什刹海水域,无论是历代留下的诗词,还是老舍先生笔下的散文,描绘的都是一幅怡然的湿地景观。随着城市扩张,什刹海周边生态一度遭到破坏。
2018年,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提出,“亮出岸线、还湖于民”,什刹海西海湿地重现勃勃生机。
菖蒲、芦苇身姿摇曳,野鸭、白鹭嬉戏其间。68岁的洪润生住在板桥三条胡同,环湖步道成了她每天茶余饭后散步的好去处。
人民城市人民建。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社会治理重心不断向基层下移,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强。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内部(6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改革之变,大国首都新宏图
1979年,首钢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1988年,国内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的前身——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成立;
2015年,北京成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
……
开多个领域之先河,北京在改革大道上阔步前行。
“自由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中关村的第一代创业者、四通集团原总裁朱希铎对几十年前的改革口号记忆犹新。
从新中国成立前京郊的一个普通小村庄,到如今的“国家名片”,改革开放把中关村推上历史舞台。大批科技人员秉持着“科技报国、实业报国”的理念,在中关村扎根创业。
“如果说农村领域改革是小岗村首开先河,那么科技领域就是在中关村。”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说。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科技事业取得了骄人成绩: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建设我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研制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
一个又一个“第一”,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不断强化顶层设计,与科技部等10个国家有关部门、单位组成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构建“一处七办”工作机制,制定分年度滚动实施的工作方案及任务/项目清单……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立足于“四个中心”建设,北京努力破除制约创新的桎梏藩篱,不断丰富完善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京华大地上再次掀起改革大潮。
2015年5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同意在北京市开展为期三年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北京成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
启动编制8个领域改革开放三年行动计划;出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和项目申报指南……一系列“京味”改革正在打造中国服务业扩大开放新高地。
成绩面前,北京仍在自我加压,扛起首都使命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再一次走在全国前列,成为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北京城市发展发生深刻转型,实现了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重大转变。
北京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质量继续提高——
今年上半年,北京新经济增加值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约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三分之一。
跨进新时代,京华起宏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北京正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而接续奋斗!
北京南部,呈“凤凰”状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已经竣工,万事俱备,只待启用——首都北京,在新的伟大时代,必将凤翔于天,越飞越高。
正在建设中的首钢滑雪大跳台(7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通州-大兴段)通车(2018年8月20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在由天皓成服装批发市场转型的宝蓝金融创新中心,北京慧文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演示公司开发的一款服务机器人(8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6月25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北京首钢园区的花样滑冰训练馆(2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在北京首钢园区的冰壶训练馆,制冰工人在进行制冰作业(7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京杭大运河北京段(6月18日摄)。 新华社发(任超 摄)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o-pilo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