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生: “豫光品牌”的守护者

2022年06月22日 9:28 3483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作者:

多年来,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银锭先后获得了“全国用户最喜爱的20家白银品牌”“全国用户最满意产品”“可提供标准银锭企业”先进单位、“有色金属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和“河南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在国内同行之中,豫光的白银品牌更是获得了“中国第一银”的称号。

作为豫光银锭生产班长的李生生,在工作中,他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用客户的眼光检验每一块银锭”。

在生活中探索的“补光检查法”

银锭在浇铸时产生的分层、麻坑使银锭的外观产生了一些瑕疵,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2020年10月份,30kg银锭外观国际标准被提高。虽然偶尔出现微小的银锭表面分层杂质状况,在过去不算是什么大问题,但影响到外观质量,就会影响到该公司的品牌声誉。标准实施后,该公司的库存银锭以及后期生产的银锭,表面都需要进行处理,以满足市场要求。

在打磨库存银锭时,李生生看到,工友们几乎都是弯着腰趴在银锭上工作,一个银锭底部需要敲很多锤,大家都累得满头大汗。此外,用磨光机对银锭进行打磨,每一块银锭的底面最少消耗2~3个磨光片。一方面,极大地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使得成品损耗大大增加。经过几天的试运行,部分铸锭工人出现了情绪波动。

面对困难,李生生在上下班途中不断思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工作之余,他又在揣摩,能不能在银液刚倒入磨具时就检测出银锭表面质量的好坏呢?

有一天,在李生生经过照相馆时,忽然想起了照相的补光原理,触动了他在铸锭观察外观时利用补光检查的想法。第二天上班,在对浇铸的银锭检查时,李生生手里多了一只白色的小碗。这个小碗可以将银锭表面反射过来的光线挡回去,让人看清银锭表面的掺杂情况。这个办法,有效地解决了银锭浇铸时因温度极高,照明灯的光线在银锭表面反光,从而影响操作工对银锭表面检查效果的问题。

在试验中完成的“倾斜浇铸法”

2021年初,在一次该工段召开的银锭外观质量生产讨论会上,作为铸锭A班班长的李生生提出了“倾斜浇铸法”,其他几位班长对此嗤之以鼻,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绰号“钻牛角”的李生生,坚持自己的想法,他连续多日晚上思考浇铸时怎样控制银液的流速、方式和角度,白天上班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尝试。刚开始,试验效果都不理想,他也想过放弃。但是,每当他看到铸锭工们因为打磨银锭底部时间太长,大冬天依然挥汗如雨,手脚都被打磨机振麻的情景,他就坚定了要继续尝试的决心。之后,每天下班回家后,他用面粉加水在鞋盒里感悟浇铸过程寻找灵感,到厂里再用银液进行尝试。在“钻牛角”班长的不断努力下,银锭底部外观质量逐渐改善,一次比一次平整。

有一天,相关领导到铸锭班进行工作检查的时候,看了李生生所在的班组浇铸的银锭底部外观,说道:“银锭表面外观重量提高了不少啊,别的班是这么操作的吗?”李生生谦虚地说:“我还在摸索中。”能让别人感觉到外观质量有所提升,李生生的心里终于有了一丝欣慰。

在经验交流会上,李生生说:“每次浇铸时,我的灵魂似乎都跟着银液进入到磨具中,思索着‘我’要流到哪个部位,才能让底部不产生夹层,才能使外观更美丽。”正是这种忘我精神,促使李生生钻研出了“倾斜浇铸法”,维护了豫光的品牌形象。

后期,经过该班组几个人的经验积累,加上放模具和倒银液的熟练程度等系列因素的完美配合,终于取得了“倾斜浇铸法”的试验成功,并率先在本班实现批量生产。这个方法大大降低了班组成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班组银锭产量,创下单班生产达到100块的纪录。之后,李生生把这个经验方法分享给其他班组。目前,豫光生产的银锭产品表面均匀、减少了分层和麻坑的出现,该公司生产的30kg银锭,只需适量轻微地打磨底部即可达到要求。

“补光检查法”和“倾斜浇铸法”解决了银锭手工浇铸的行业难题。如今,这两种操作方法已被豫光铸锭班组纳入标准化作业流程。这位“钻牛角”班长,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了“团结奋进、创新求实”的企业精神,提高了经济效益。近年来,李生生也多次被该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年度标兵”。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o-pilo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