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上市铝企上半年业绩预增 汽车和电力成铝需求两大增量“担当”
2022年07月18日 10:53 35334次浏览 来源: 证券日报 分类: 铝资讯 作者: 赵彬彬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A股26家铝业上市公司中,有14家企业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13家实现盈利,仅有一家亏损。与去年同期相比,有11家实现正增长,其中神火股份、东阳光等7家净利增幅超过100%。
“上半年,铝价处于近年来同期高位,铝企盈利能力较好,目前该行业上市公司中报业绩预告符合市场预期。”一位有色行业分析师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需求方面,尽管作为传统用铝大户的地产行业景气度偏低,但汽车、电力领域的用量保持增长,成为铝需求增量的主要担当。
铝价高位运行 多家铝企业绩预增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以来,疫情反复叠加地缘冲突升级,导致铝价一路震荡上行。其中,沪铝一度冲高至24020元/吨,逼近历史新高;伦铝连创新高,最高至3766美元/吨。铝价高位运行,多家上市铝企发布业绩预增公告。
7月15日,宏创控股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1月份至6月份盈利4470.79万元至5806.89万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公司表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外铝价上涨、汇率波动利好出口、产品结构优化,以及强化成本管控,是公司实现扭亏为盈的关键。
7月12日,神火股份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5.13亿元,同比增长208.46%。其业绩增长的原因,除了云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90万吨项目达产外,电解铝、煤炭产品售价同比大幅上涨也是重要因素。
前述分析师介绍说,铝价整体上行,主要是因为地缘冲突扰动,一方面影响原铝供给,另一方面推升欧洲能源价格,导致铝冶炼成本升高。受LME的拉动,国内电解铝企业利润升至高位。据测算,当时行业吨铝平均利润已达6000元左右,企业生产积极性较高,同时拉动了国内铝产品的出口。
不过,在美联储激进加息后,加之国内疫情反复,铝价开始双双回落。其中,沪铝一度跌至18600元/吨;伦铝跌至2420美元/吨。
尽管上半年铝价呈现先扬后抑走势,但铝企整体盈利情况不错。上海钢联分析师方艺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2年1月份至6月份,电解铝加权成本均价为16764元/吨,与当月上海钢联铝锭1月份至6月份现货均价21406元/吨对比,全行业平均盈利约4600元/吨,较去年同期盈利水平增加548元/吨。”
地产低迷 汽车电力成需求增量“担当”
从我国电解铝终端消费市场来看,建筑地产、交通运输及电力电子是最主要的三大领域,合计占比超过六成。此外,在耐用消费品、包装和机械设备领域也有应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2134亿元,同比下降4.0%。商品房销售面积5073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6%。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315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房屋新开工面积51628万平方米,下降30.6%。房屋竣工面积23362万平方米,下降15.3%。Mysteel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铝型材产量合计223.32万吨,同比减少5万吨。
“尽管建筑地产行业用铝占比从2016年的32%下降至2021年的29%,但交通运输、电力电子、包装等领域的铝需求正多点开花。”方艺静认为,尤其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车身轻量化趋势显著,交通运输用铝持续上升,成为铝需求增长的主导力量。在稳增长的背景下,新能源基建也有望发力,光伏、电网的建设或推动电子电力行业用铝有较大提升。
据中汽协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汽车行业已走出4月份的最低谷,上半年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其中,6月份产销量表现更是好于历史同期,当月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49.9万辆和250.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9.7%和34.4%,同比分别增长28.2%和23.8%。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将带动铝产品需求快速增长。
首创证券认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用铝量将达到10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8万吨。
光伏行业对铝的需求主要为边框和支架两部分,光伏边框用铝量约1.3万吨/GWh,光伏装机支架用铝量约0.7万吨/GWh。方艺静认为,在稳增长背景下,新能源基建将发力,预计2022年光伏行业用铝量324万吨,同比增长50万吨。
责任编辑:李开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o-pilo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