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锋砺刃 一骑绝尘——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周年纪实
2022年09月29日 8:47 831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硬质合金 作者: 熊浩东 李立洪 吴艳芳
叩响山门,巷道采掘;筛选萃取,遂成精钨;千提百炼,其利断金……这便是被誉为“工业的牙齿”——硬质合金刀具的前世今生。没有它,就不会有国之重器的问世,更不会有制造业的崛起。
2001年2月24日,株洲钻石工业园在中国硬质合金产业的摇篮——湖南株洲,打下了第一根桩基。
2002年6月7日,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钻公司)以新锐的形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走向了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时光转瞬20年,株钻公司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营业总收入由5700万元增长到19.89亿元,增长34倍;利润总额由2200万元增长到2.79亿元,增长13倍;总资产由2.95亿元增长到25.6亿元,增长近8倍,实现了从起步、跟跑、并跑,到领跑的伟大跨越,雄姿英发的株钻公司,当之无愧地成长为行业龙头和国家创新型企业。
创新——开启国企改革新局面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创新是株钻公司的底色。孕育于国企母胎的株钻公司,既传承了国企的基因和血脉,又有着与传统国企不同的体制机制。诞生之日,即被赋予企业改革“试验田”“先行者”的特殊意义。新起点、新环境、新装备、新产品,全新的一切,都充满了挑战性,也肩负着使命感。
栉风沐雨,不负众望。株钻公司的第一代建设者,仅仅用了10个月时间,就在一片荒芜大地之上,建成了标准厂房和附属工程,并组建模具生产线投入生产。这一系列动作,跑出了“株钻速度”,创造了中国硬质合金建设史上的奇迹。
为了加快项目建设,助推可持续发展,株钻公司整合人员、资本和业务,联合法人单位和自然人,发起成立独立运营的股份制公司,同时,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精简机构和人员,全体员工取消原有身份,一律实行合同制,推行绩效考核,核心员工持股,生产一线满负荷工作,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成为常态。
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借助信息化手段,株钻公司持续推进“5S”管理、精细化管理,在行业内率先导入ERP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几年后,株钻公司又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SAP-ERP系统,推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变革,着力提升效率、效能和水平,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特别是自2009年并入中国五矿,2016年成为中钨高新的直管企业以来,株钻公司始终以第一的标准和担当,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020年7月,株钻公司投资近9.7亿元,在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精密工具产业园,与钻石工业园遥相呼应,形成“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原有的传统刀片、数控刀具和整体刀具生产线搬迁至此后,通过提质扩能改造,每年新增销售收入5亿多元。
前不久,一批来自行业内的老干部、老专家到株钻公司考察,眼前先进的装备,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以及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让他们备感自豪和骄傲:“这是中国制造崛起的缩影,是民族复兴的希望!”
研发——赋能中国制造大跨越
2021年10月21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开幕。作为全国刀具生产行业唯一应邀参展的企业,株钻公司聚焦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出125款国际先进的航空领域、汽车领域精密刀具和新产品,吸引着观众的目光。据介绍,近年来,株钻公司将“进口替代”作为主攻方向,加速产品创新和成果转化速度,大步迈进高端市场,不断加快重点领域刀具国产化的步伐。目前,该公司已实现在航空企业典型示范线的刀具品种国产化率达70%以上,汽车制造典型示范线达90%以上。
株钻公司成立之初,研发力量十分薄弱,仅有6名研发人员。为突破人才与技术的“瓶颈”,株钻公司将人才视为第一资源,开辟多种途径和渠道,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迅速组建起了一支堪称硬质合金刀具“国家队”的人才队伍。目前,株钻公司共有研发人员269人,占员工总人数的16%,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约占销售总收入的6%。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研发中心为主体,株钻公司联手西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中科院沈阳金属所、长城汽车等3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要用户等,构建了产学研用结合的科研开发体系。
依托国家精密工具能力平台,株钻公司积极承担国家、省、部委多个重大科研项目。自2009年以来,株钻公司先后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9项,合作参与课题34项,涵盖航空航天、模具制造、汽车行业、高速铁路、能源工程等应用领域,其中,大部分科研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
抢占核心技术制高点,在自主知识产权领域,株钻公司硕果累累。目前,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499项,其中,授权专利385项,现已昂首进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的方阵。
保障国家产业供应链的安全,株钻公司责无旁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某汽车转向节生产企业产品告急,其生产所需的浅孔钻刀具,一直由国外某著名企业供货,因物流受阻,刚复工的生产线面临“断炊”。得知情况后,株钻公司组织精干力量进行攻关,研发出的ZSD系列浅孔钻,性能达到了进口刀具水平,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成功实现了进口产品替代。
品牌——唱响“国产替代”主旋律
长春、洛阳、深圳、常州、重庆,成都……2019年,株钻公司启动了“品牌故事·钻石闪耀”系列推广活动,该活动曾被业界评为极具创意和成效的品牌宣传形式。
“钻石”品牌早在2004年就获评“中国名牌”,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对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株钻公司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先后在美国和欧洲进行海外布局,并收购德国HPTec公司,使“钻石”品牌频频出现在世界级大机床和刀具的专业展会上。当数字化时代如潮涌至,株钻公司的海外公司打出“传统营销+电子商务”组合拳,让“钻石”品牌迈向了更大的市场,更加深入人心。
销售下沉、技术前移、服务同步,是株钻公司创新营销的主攻方向。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株钻公司不断拓展营销外延和内涵,构建了以营销为中心,以国内销售28个区域、海外3个销售公司为阵地,以经销商和重点客户为依托,以电子商务为主渠道的营销体系。从“产品营销”,到“服务营销”,再到为用户提供成套解决方案,每一次转型升级,都为株钻公司带来了可观的回报。
在面向终端精准推广的同时,株钻公司根据不同行业的发展需求,精心举办船舶行业客户开放日、工程机械行业加工技术交流会、高效加工与智能制造交流会,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向用户展示自己的生产制造研发能力,极大地提升了ZCC·CT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
国内某知名企业长期使用的进口刀具,有90%都是国外品牌产品,钻石牌刀具占比不到6%。2017年,该企业与株钻公司签订直供协议,3年后,钻石牌刀具的供货份额上升到33%。在此期间,双方共推进刀具优化35项,优化成功32项,帮助客户在工艺改进和技术攻关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党建——融入企业治理各环节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与“魂”。
株钻公司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积极有为和主动作为的姿态,把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的各个环节,以改革发展的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
在企业党建实践中,株钻公司推出“党建+”系列活动,搭建“党建+科技创新”“党建+营销年”“党建+管理年”“党建+创新拓展年”等平台,在新品研发、精益生产、提升品质、节能降耗等方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固筑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
2021年,面对新冠疫情的挑战,株钻公司开展降本增效专项竞赛,引导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党员,以进步指数为核心,优化工作流程,改进工艺质量,推进精益生产,加快技术创新。该公司生产保障部积极推进采购物资国产化,通过拓展采购渠道,优化采购方式,全年降低主要生产辅材采购成本1306.47万元。
化危为机,逆势而上。2021年,株钻公司数控刀片年产量突破1亿片大关,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十四五”精彩开局。
2020年11月29日,株钻公司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份沉甸甸的国家级荣誉,凝聚着株钻公司2000多名员工的付出与奉献。
履行国企社会责任,助力创造美好生活。株钻公司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爱心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为3个帮扶村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纽带,累计组织600多人次参加无偿献血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文体竞赛、才艺展示、民主管理、送温暖等活动,为员工营造出了“家”的氛围,使员工们充满了归属感和幸福感。在该公司员工队伍中,先后涌现出坚守研发一线,申请147项专利(含10项PCt),获得授权专利112项的劳模江爱胜;扎根生产岗位,参与攻克多项技术难题的技能大师张亚雄等先进个人和群体。
2020年12月1日,株钻公司在精密工具产业园召开了2020年务虚会议。中钨高新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仲泽出席会议并对株钻公司贯彻中钨高新长期发展战略提出具体要求。他指出,“前有堡垒,后有追兵”“打造国内一骑绝尘、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符合株钻公司的现实发展需要。“国内一骑绝尘”是要求株钻公司巩固成果,扩大优势,继续保持国内领军地位;“国际一流企业”是激励株钻公司跃马弯弓,蹄疾步稳,向国际一流企业发起冲刺。
中钨高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株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社权表示,株钻公司将锁定这一目标,坚持创新发展,勇于自我突破,力争到“十四五”末期,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再造一个“株钻”。
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战鼓催人奋进,株钻公司“二次创业”号角嘹亮。当前,风华正茂的株钻公司已站到新的起点,正向着明天、向着未来,初心不改,勇毅前行。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o-pilo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