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所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庆文:推动金融期货市场功能发挥
2023年05月26日 9:6 2863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交易所
5月25日,在第二十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中金所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庆文发表致辞,并围绕发挥金融期货功能,服务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阐述了以下几点体会。
他指出,金融期货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和有机组成部分。实践表明,金融期货可以为投资者提供精细化、低成本、高效率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进一步在交易、融资、投资等各环节健全资本市场功能,为助力资本市场稳定运行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是在交易层面有助于服务增强资本市场韧性,塑造稳健的改革发展环境。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监管效能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不断增强,为全面注册制改革推行创造了稳健环境。股指期货及期权有助于对冲持股风险、稳定持股信心、平抑市场波动;国债期货则为投资者提供了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增强了金融机构持债信心,特别是在市场剧烈波动时可缓解现货市场抛压,保障现货市场功能正常发挥。
二是在发行层面有助于服务注册制等重大改革,提升直接融资质量效率。金融期货依托对风险进行市场化定价、转移和重新配置,有助于引导资金资源流向国家战略支持领域。在服务股票发行方面,股指期货可用于对冲投资者打新底仓股票的价格波动风险,帮助参与主体在锁定期内消除后顾之忧,从而扩大认购参与面、增强参与积极性。同时,股指期货和期权为投资者提供了管理系统性风险的有效工具,投资者得以更加专注于筛选优质企业标的,挖掘超额收益,助力市场估值合理回归,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在服务政府发行债券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国债期货有助于投资者抵御利率风险,增强投标和持有积极性。2020年国家招标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中金所第一时间将抗疫特别国债纳入可交割券范围,以切实行动便利投资者对冲风险,增强持债动力。
三是在投资层面有助于服务资金专业便利入市,满足居民理财需求。实现交易端、融资端与投资端可持续循环,是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涵。专业机构可充分运用金融期货灵活调节风险-收益结构,创设出更多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资产管理产品,更好顺应居民多元化的财富管理需求。随着全市场注册制改革推向深入,上市公司数量增加、个股质地分化等对投资者的价值识别和甄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个人投资者将更加倾向于通过专业投资渠道入市,指数化投资等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股指期货和期权产品的上市,显著推动了标的指数相关金融产品的开发与投资策略的创新运用,有助于提升ETF等指数产品的投资交易需求,促进产品规模稳步扩大。
四是在开放层面有助于服务境外投资者风险管理需求,提升资本市场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股债汇市场波动加大、共振增强,发挥金融期货功能、扩大金融期货开放,能够塑造更加积极的开放形象,进一步满足境外投资者风险管理需求。比如,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债券通”下,境外客户对报价和服务质量要求较高,部分机构在相关做市策略中运用国债期货提升自身定价和现货持仓管理能力,为客户提供多品种、全曲线的优质报价,在处理大额单笔交易需求时也更加从容,这在微观上可以帮助机构有效控制风险、提升业务可持续性,在宏观上则有助于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吸引力,也将为服务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链接发挥积极作用。
他表示,经过10余年的努力耕耘,金融期货市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要深刻认识到,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功能作用发挥仍显不足。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市场环境和生态重塑,为金融期货市场建设创造了新的广阔机遇,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下一步,中金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证监会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四个敬畏,一个合力”,不忘初心,守正创新,扎实做好安全生产、一线监管、风险防范、市场培育等各项工作,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持续优化参与者结构,提升中长期资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为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浦东引领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o-pilo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