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市建设新标杆:中国十五冶一公司区域化创新发展纪实

2023年10月09日 15:12 219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矿建设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70周年。

经历70年的时代洗礼和市场考验,中国十五冶人在“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工程公司”的征程中,迎风雨、立潮头,始终以蓬勃气象、昂扬姿态,冲锋在建设的最前线,用实干担当筑造了一项又一项精品工程,为湖北省黄石市建设好地标式建筑、递交城市新名片,贡献了驻地央企的力量。

日前,记者来到中国十五冶第一工程公司,走访了该公司承建的黄石棋盘洲综合保税区一期项目、黄石市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和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二期)行政区体育场场馆项目,感受了该公司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高品质的工程筑造助力黄石社会经济发展的崭新实践。

立足发展定位 为新黄石发力

今年2月10日,由海关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七部委组成联合验收组,采取视频连线方式,对中国十五冶一公司承建的黄石棋盘洲综合保税区项目进行验收,联合验收组经过评审,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8月11日,黄石棋盘洲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这是湖北省内继武汉、襄阳和宜昌之外,又一个封关运行的综合保税区。黄石棋盘洲综合保税区开设的直通花湖机场的城市货站项目,将花湖机场空港口岸功能延伸至综合保税区,实现了保税功能区与航空港无缝对接,为周边外向型企业搭建了近在咫尺、通达全球的空中出海口。

“脚下是泥塘,头顶是高压线。”该项目生产副经理姜权坤回忆起项目建设初期的艰苦环境不禁感叹道。

2021年8月,中国十五冶一公司承接了黄石棋盘洲综合保税区一期项目,合同值8亿元,占地0.96平方公里,建设期一年。该项目是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推动港口和综合保税区的良性互动和发展,推进贸易港建设,实现新港园区聚焦打造“亿吨大港、千亿园区、港口新城”的奋斗目标。

据姜权坤介绍,在该项目部成立之初,就围绕“整体规划、一次围网、一次建设、一次验收”的总体目标进行策划。

作为十五冶人走南闯北的“看家法宝”,技术创新成了综合保税区项目高效顺利推进的利器。针对填塘形成的软弱地基,该项目部制订了道路及场坪软弱地基碎石桩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多项科研立项,防止出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确保了国家级项目的质量。

整个项目建设中共计立项9项科研项,投入费用约3200万元。在施工工艺上,该项目部也大胆创新,对大型厂房彩钢板屋面采用高空彩钢板压瓦机设备施工,单座厂房14万平方米的彩钢板,3天就可以压制成型并转运到屋面,极大地缩短了工期,降低了人工成本,有效降低了生产风险,提高了施工质量。

又快又好,是十五冶人的自我加压,也是项目建设的实际效果。自该项目桩基基础动工以来,项目始终高效推进。50人的临建队用20天快速建好了办公和生活区;50多台桩机迅速调配到位,不到一个月就迅速打开了工作面;52人的项目管理团队高水平运转,对约2300人的参建队伍进行了有效管理,为共同达成建设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混凝土的浇筑节点上,该项目全体参建人员日夜兼程,一个月最高浇筑2.3万立方米,相当于浇筑标准游泳池12.1个。在主体结构施工中,该项目部4个月完成6700吨钢结构制安工作,产值最高一个月达到1.4亿元,而承接这项工程的建设管理团队,平均年龄才30岁。

同时,该项目部还建成了综合保税区项目一期排洪渠箱涵,未来,将成为整个黄石市新港园区的主排洪渠。

坚持科技创新 打造精品工程

随后,记者来到中国十五冶一公司承建的黄石市科技创新中心项目。该项目是黄石市加快建设创新活力之城的重点工程,建成后将成为武汉产业链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为黄石市的新经济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中国十五冶一公司自2019年承建该项目以来,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精品工程的理念,采用了多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打造了一个智慧工地,为湖北省鄂东南地区施工质量管理树立了标杆。

该项目部经理邱凯掰起指头给记者算起了他们技术创新创效的效益账。在施工中,该项目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突破了传统施工模式的局限,创造性地采用了多种新工艺和新材料,既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又降低了安全风险,提高了施工质量。

据了解,该项目采用了花篮钢拉杆上拉式悬挑脚手架新工艺,该工艺利用钢拉杆将脚手架与主体结构连接,工字钢梁无需穿墙入室,不需依附结构板固定,杜绝悬挑楼层渗水漏水,其重量减轻56%以上,节省大量钢材,施工便捷,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优化了施工流程;采用了膨胀加强带替换伸缩后浇带的新工艺,该工艺利用膨胀加强带在混凝土浇筑后产生膨胀力,实现了连续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不留缝,不仅节省了常规后浇带的人工清理及独立支撑材料费用,还避免了后浇带的渗漏和裂缝问题,保证了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采用了预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的新材料,该材料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和粘接性能,可以直接铺设在混凝土表面,无需涂抹底漆或粘结剂,还可以与混凝土表面形成一体化结构,有效防止空鼓、起泡、渗漏等现象。该材料的使用有效地缩短了防水层施工时间约50%,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中国十五冶一公司黄石科创中心项目部还通过智慧管理平台提升施工安全和效益,在施工过程中,紧跟数字化建造的发展趋势,综合应用BIM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精心打造“智慧工地”,实现了对施工现场“人机法环”等各环节的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管理。

该项目部通过安装人脸识别闸机、考勤机、安全帽识别摄像头等设备,实现了对施工人员的身份验证、考勤记录、安全帽佩戴检测等功能,有效地规范了施工人员的进场和出场管理,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安装高清摄像头、无人机、环境监测仪等设备,实现了对施工现场的实时视频监控、无死角巡检、环境参数监测等功能,有效地掌握了施工现场的动态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通过引进焊接机器人,实现了对钢结构的自动化焊接,有效地提高了焊接质量和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安全风险;通过采用塑料模板和爬架组合的施工方式,实现了对混凝土结构的快速成型和拆除,有效地提高了模板的使用寿命和回收率,降低了模板的损耗和污染。

在坚持科技创新和筑就精品工程的同时,中国十五冶一公司黄石科创中心项目部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做好实名制管理工作,确保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黄石市科技创新中心一期、二期工程均被评为“黄石市2023年标准化安薪项目”。该项目不仅为黄石市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中国十五冶一公司在黄石市的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黄石市科技创新中心项目的历练,中国十五冶一公司也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截至目前,该项目荣获了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协会颁发的“2020—2021年度第三批湖北省建筑结构优质工程”及“2021—2022年度第一批湖北省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现场”奖、湖北省“六个工地”示范项目奖;自主设计制作的《一种带改进型钢筋定位器的抗拔锚杆桩》《一种安全高效的施工围挡装置》《一种搭设在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内的脚手架钢筋支撑》《一种灌注桩的快速试桩桩帽成型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自主研发的“提高剪力墙线盒预埋合格率”“提高预铺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铺贴质量一次合格率”分别荣获国家二类成果奖和2023年湖北省工程建设优秀QC成果大赛二类成果奖。该项目被列为湖北省建筑业协会2021年度优秀工程观摩活动的唯一项目,受到了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该项目部还获得了“2022年度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荣誉称号。

关注民生工程 再造新地标

在中国十五冶一公司承建的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二期)行政区体育场馆项目现场,该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刘鸽向记者介绍,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分为8a、8b、8c 3个子项目。其中,8a为室内体育馆,可容纳3358人观看比赛或演出;8b为体育场看台,可容纳2582人观看比赛;8c为地下室,主要用于停车、人防、仓储等功能。

目前,8b看台的土建、机电、消防等工程已经完成,钢结构网架也已经安装完毕。8c地下室的土建、机电、消防等工程也已经完成,顶板防水和土方回填正在进行中。8a体育馆的土建、机电等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据刘鸽介绍,该项目施工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下室深埋在地下9.43米,施工空间狭小,通风不畅;二是钢结构网架的安装需要高空作业和精密对接;三是施工期间需要保证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不受影响。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该项目部加强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加强与设计、监理、业主等各方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现场问题;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和协调、尽量减少对学校的影响。“三加强”措施的实施,让困难迎刃而解。

同时,该项目在技术创新方面运用了自配式混凝土装配技术、临时通关预制板等新工艺、新材料,还通过智慧工地,降尘降噪,节材、节地,申报了科技示范工程和绿色示范工程。

该项目地处黄石市黄金山经济开发区核心地段,与市中心一山之隔,交通便捷,自然环境优越,计划于明年上半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届时,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将拥有一个现代化、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体育场馆,为师生提供更多的运动和文化活动空间,也是黄石市的新地标工程。

中国十五冶一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光利表示,近年来,中国十五冶一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有色集团三次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参与黄石市的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中国十五冶一公司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创新、诚信经营、共赢发展”的经营理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走区域化发展道路,为推动黄石市和湖北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大的力量。

责任编辑:杨净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o-pilo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