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求带动全球金属回收浪潮

2007年04月23日 0:0 546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过去5年,由于金属价格大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一股金属盗窃浪潮――盗窃目标从教堂屋顶上的铅到下水道的钢质井盖,无所不包。但也正因为废品经销商四处搜罗金属,本轮金属牛市也促使了废弃生锈汽车、农用机器和废弃建筑材料得以回收。

        所有金属都能回收,进入废车场的破旧汽车、商品包装、电池、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和电子用品,以及为新开发项目让路而被拆除的建筑物里的钢铁和铜线,都能产生大量废金属。

        金属回收是一项庞大的业务,可利用的废金属数量之所以迅速增加,并不全是因为价格上涨,还因为不同的金属有它们自己的供需动力。

        黄金的回收量对价格变化最敏感。在印度这个全球黄金珠宝购买量最大的国家里,黄金还被视为一项投资,因此价格上涨时,消费者会出售自己的珠宝。去年,随着金价达到有史以来第二高的年平均价位,废黄金供应增长25%,达到创纪录的1108吨,占黄金供应总量的28%。

        就工业金属来说,铜回收量往往与价格的关系最为密切。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Générale)研究金属的经济学家史蒂芬•布里格斯(StephenBriggs)表示,去年铜的废品供应已较2003年的水平增长30%,达到235万吨。而同期,铜价上涨了3倍。

        去年废铜约占铜供应总量的14%,高于2003年不到12%的水平。布里格斯表示,铜比其它有色金属更容易回收,并且有一些炼制厂专门加工回收材料。

        布里格斯表示,铅回收非常稳定,因为逾四分之三的铅金属用于生产电池,这些电池被用在机动车和电力中断时使用的紧急电力供应设备上。来自回收渠道的铅相当于铅年供应量的两倍以上。

        布里格斯表示:“实际上,铅价走势并不十分重要,废铅的需求非常稳定。由于其最终用途的很大一部分流向了电池,而电池在回收之前有一定的使用周期,因此预测废铅的流量容易得多。”

        在英国,钢铁在很大程度上是金属产业的支柱,因此金属回收行业的重点也是钢铁。

        英国金属回收协会(BritishMetalsRecyclingAssociation)理事长林赛•米林顿(LindsayMillington)表示,2005年英国的金属回收公司加工了1300万吨金属(这是目前能获取的最新数据),其中1200万吨是钢铁,其余是有色金属。逾60%的回收金属用于出口,其中21%出口至中国,22%出口至印度,而48%出口至欧洲大陆。

        总部位于香港的恒惠环保回收有限公司(SmorgonHartwellRecycling)首席执行官史蒂芬•格里尔(StephenGreer)称,中国是废金属需求猛涨背后的关键因素。格里尔表示,已有大量资金投向了新建的中国金属回收加工企业。

        由于投资规模增加,行业参与者的实力也得到了增强。上世纪90年代初,格里尔创办了恒惠太平洋(HartwellPacific),该公司于2005年被澳大利亚斯莫根钢铁公司(SmorgonSteel)整体收购。
        另一家澳大利亚公司西姆斯集团(SimsGroup)于2005年收购了美国雨果诺伊公司(HugoNeu),从而缔造出全球最大的金属回收公司,超过美国TheDavidJ.JosephCompany和西班牙欧洲金属回收公司(EuroMetalRecycling)。 
        格里尔称,金属价格的攀升提振了金属回收行业的加工量,但并非总会带来更高的利润率。 
        格里尔表示:“虽然金属价格有所上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赚取更高的利润,因为我们必须支付更高的回收价格。” 
        他表示:“我们通过价格波动赚钱,因为我们可以凭借我们的市场知识,利用价格的波动。”然而,格里尔并没有利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等有监管的金属市场,来对冲金属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他表示:“任何一个最初以对冲为动机的人,最终都会变成一个赌徒。我在对冲上损失了太多的钱,因此我不会再这么做了。” 
        金属回收行业中正在出现的另一个现象是,新规定不断出台,尤其是在欧盟内部。这些规定旨在鼓励消费者和金属行业进行更多回收活动。
        米林顿表示:“任何旨在提高回收量的计划都会受到欢迎,但我们必须保持谨慎,确保这些计划不会改变现有的高效率金属回收基础结构,否则人们会认为政府在干涉市场的自然平衡。”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o-pilo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